冬春菜薹,夏吃藕带,冬来排骨藕汤,这是武汉人的家常。这些日常食材我们再熟悉不过,但很少有人了解它们背后的学问。为了让社区居民更深入地了解饭桌上的植物知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7月30日,徐红星院士科学与人文科普工作室“院士科普大讲堂”第四十期活动走进江岸区大智街道保成社区,由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杜巍副教授带来“饭桌上的植物学”专题科普讲座。炎炎夏日,多彩暑期,杜教授带领社区家长和孩子们共赴一场关于食物与植物学的科普盛宴。
讲座中,杜教授首先从大家最熟悉的餐桌植物入手,不断抛出问题让现场的小朋友们思考。黄瓜是绿色的,为什么叫黄瓜?藕带和藕是什么关系?西红柿是蔬菜还是水果?……随后,杜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了常见餐桌植物的分类、起源、栽培历史、生长习性,以及它们当中蕴藏的科学知识和文化故事。当谈及不同植物的营养价值和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时,杜教授特别提醒大家:“我们生活中很多的常识和饮食习惯不一定是正确的,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去饮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同时,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不同植物的特性,杜教授特意带来了多株植物样本,通过现场展示和生动有趣的讲解,揭开饭桌上常见植物的神秘面纱。现场氛围热烈,孩子们踊跃发言,并主动凑近观察、触摸植物实体,去感受它们的形态和质地。讲座最后,杜教授深情寄语:“孩子们应该走出课本,对身边的植物多一些观察和思考,多去感受自然、亲近自然,自然会给你们很多不一样的惊喜。”
本次活动由指导,徐红星院士科学与人文科普工作室主办,武汉出版社、江岸区科学技术协会、江岸区大智街道共同承办,同时得到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江岸区大智街道保成社区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