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护碧水,这个院士工作站让城市污水变清亮 - -
武汉市科协

工作动态

探访武汉院士专家工作站 | 智护碧水,这个院士工作站让城市污水变清亮

发布日期:2024/7/3 16:42:27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院士专家工作站是全市科协组织服务技术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近年来,市、区科协聚焦武汉重要领域、重点产业,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成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97家,涌现出一批产学研合作紧密、运行成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先进典型。日前,市科协启动“十佳院士专家工作站”宣传展示活动,联合长江日报融媒体中心邀请记者寻访院士专家工作站,寻找产学研武汉故事。从本期起推出院士专家工作站系列深度报道,展示院士专家下沉一线服务企事业单位动人风采,宣传企事业单位参与武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建设生动实践。
智慧碧水,这个院士工作站让城市污水变清亮
      6月29日,武汉已经历了连续两天大暴雨。在汉口三环边的绿投公司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现场,记者看到黄孝河水位持续升高,黄孝河CS0强化处理设施正在对雨污水进行强化处理,后湖排涝泵站的水泵正在紧急抽排,保证黄孝河在持续降雨时汉口城区无内涝、河道无漫滩。
提供战略支撑 裸露的排污河变清澈

      在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办公室的二楼大屏上,记者看到,黄孝河、机场河呈倒“人”字形,依次流经江岸、江汉、硚口、东西湖4个行政区,经府河汇入长江。


综合治理平台智慧管理黄孝河、机场河。李子云摄
      两条河流曾是汉口主城区的重要河道,但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增加,生活污水激增,两条河道逐渐变成“龙须沟”,全面改造迫在眉睫。

      “2018年,公司承接了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开始了系统治理。也是同年,我们在的支持下,争取到中国工程院王超院士把国内唯一一个院士工作站建在我们公司。有了他在水环境治理上的各种经验和理论支撑,我们有信心做好这个工程。”绿投公司科研院研发工程师郑碧娟博士说。


后湖污水净化厂。李子云摄
      在王超院士的指导下,项目团队开启为期3年的全流域治理工作。项目全线包含20个新建子项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CSO(合流制溢流污染)系统,包括调蓄池及强化处理设施。当雨季来时,无法及时排出的积水进入调蓄池,晴天时调蓄池内的水经过强化处理设施净化,再排入河网。项目新建3个共计45万立方米的地下调蓄池,相当于214个标准游泳池,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地下调蓄池群,可显著提升雨季溢流污染控制能力。

      调蓄池和净化厂上方设有城市花园。每天游人如织,他们尽情欣赏花园美景,浑然不知地底下竟然另有乾坤。


调蓄水池上方设有城市花园。李子云摄
      项目技术负责人邓德宇在智慧化监控大屏上演示这些工程如何运转。暴雨来时,3个调蓄池全开,净化水厂宛如“吸浊扬清”的铁肺,通过沉淀、过滤、消毒、排放4个步骤,把水由脏变清。“暴雨来临时,这些调蓄池还要收集合流制污水进行调蓄、净化。污水净化后,再也没有恶臭,没有渣滓。另外,后湖二期泵站水泵的吸水口也是改造过的。以前水位3米才能吸水,现在变成1米的低位,真正做到暴雨前的未雨绸缪。”
指导编制工程标准提升企业影响力

      2022年,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汉口主城区两条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河道边绿如茵、降雨天气不积涝、污水脏水没踪影。管理整个河道也通过综合治理平台完成。两条河流涉及的63个污水处理厂、排涝泵站、污水泵站等厂站设施的运行数据都反应在平台上。管理人员轻点鼠标,足不出户即可了解流域上游有无渍水、河道有无漫滩、泵站是否还有抽排余量等情况。


黄孝河、机场河项目由武汉绿投统一建设和管理。李子云摄
      在项目建成后,王超院士及其团队指导绿投总结项目经验,编制出一套包括源头减量、管网运输、调蓄处理、智慧运维的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总结和编制规范,未来河流的调蓄、污水的处理等都有了建设和排放的标准,工程更加简单,同时绿投作为标准的制定者,企业影响力不断提升,将成为行业领军企业。”郑碧娟博士说。


排污河两岸绿草如茵。李子云摄

      王超院士工作站成立6年以来,绿投公司在院士的指导和带领下,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累计承接生态环境产品线类项目53个,合同额超540亿元,治理河流超30条,治理总长超1200公里,累计投资建设水厂89座,参建污水处理规模769.99万吨/日,供水规模651.75万吨/天,新建、改建和修复供排水管网超7863公里。


各种消毒设备保证污水净化效果。李子云摄
      “下一步,公司将在河湖底泥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河湖水生态群落构建技术、河湖滨岸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和院士开展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开放创新体系建设,努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让城市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Copyright ©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