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最新信息

刘洋:18年用百余项创新炼好钢

发布日期:2024/6/18 16:19:32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18年,6000多个日夜,从一名普通的连铸机械设备点检员,到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青山属地炼钢所炼钢智能制造与模型开发首席师刘洋在装备长寿化、工艺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和产线高效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他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14项(其中以第一人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180余项(其中77项排1),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4篇SCI收录),制订行业标准1项。


找到去除铸坯毛刺“良方”
      2006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刘洋从基层干起,长期从事钢铁行业冶炼区域装备研制及智能制造技术开发工作。他一直扎根生产一线,遇到问题,努力思考,和同事一起不分昼夜寻找原因,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解决生产难题,恢复工况。
      随着工作经验逐年丰富,刘洋工作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2012年,他盯上了一项技术难题——铸坯去毛刺。铸坯在切割过程中产生氧化渣,氧化渣随着熔炉钢液流动漫延至切割缝下沿两侧,附着在铸坯下表面形成毛刺。毛刺清理不彻底,会导致带钢发生结疤、开裂、夹杂等质量缺陷,极大降低带钢成材率。

      刘洋带领团队共同寻找去除铸坯毛刺“良方”,通过实验研究、仿真分析、电控系统设计、液控系统设计,他们构建了以“旋转刚柔耦合脆断”为核心的新一代去毛刺工艺技术体系,建立了旋转双向剪切-螺旋间错脆断去毛刺理论,提出了“旋转剪切+柔性随动+高速高稳态调速+铸坯移动同步”的铸坯去毛刺新方法。


      “将去毛刺工艺停留时间从原来的30s降低至0s,使铸坯去毛刺率达99.5%以上,基于此成果年均批量生产高端汽车板百万余吨。”刘洋感慨,《连铸坯连续去毛刺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1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国家专利20项(发明10项),软著1项,制订企标4项,发表论文14篇。
让高炉风口能使用十个月以上
      高炉风口作为高炉冶炼的核心设备之一,由于工作温度高(2000℃)、长期受高速煤粉、热风冲刷以及矿渣、铁液侵蚀,风口使用寿命短是一个行业性难题,并制约了高炉稳定高效生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洋和团队成员一起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项目研发初期,他身先士卒,一头扎进现场,“白加黑”和“5+2”的模式成了常态,178cm身高的他不到两个月就从120斤瘦到了105斤左右。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制约高炉风口寿命提升的关键症结,并开创性提出了复合式高炉风口优化设计方法,开发了一种具有螺旋水套的复合式风口,发明了复合式风口制造工艺,研制了专用高精度温控加热炉等复合式风口制造成套装备,“风口使用寿命从3-5个月提高到10个月以上。”

      现在刘洋和团队研发的复合式高炉风口制造成套装备已批量化推广到湖北、河北、安徽、山东、江苏和宁夏等多家钢铁企业,使用寿命比原来提升了2倍,并制订了首个复合式高炉风口行业标准,“三年为武钢有限创造经济效益9000万余元”。


      不仅如此, 随着智能钢厂建设的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围绕大数据、图像识别等AI技术不断深耕,实现了AI氩站无人化,不仅有效解决了人工接氩的安全隐患,实现了钢包无人接氩,成功率达99.57%,还缩短了钢包接氩工序时间2分钟;完成了国内外首条智能脱硫扒渣示范生产线建设及规模化生产,推动了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技术进步。目前正在开发数字化连铸机和等轴晶智能识别等技术,逐步进入钢铁智能制造无人区。
      “科研人员必须要有国家使命担当的主人翁心态,要有不畏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进取精神,要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实干作风。”这是刘洋的座右铭,亦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陈映琦
通讯员:陈凯

Copyright ©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