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浇注”智慧城市和工厂
——记中冶武勘智诚(武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杨恒
“利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集成、分析,可以通过数据找到规律、发现问题、做出决策,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介绍数智化技术时,中冶武勘智诚(武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杨恒如是说。
建好数智化转型与创新底座
信息化时代,智慧城市治理过程中,数字化平台汇聚了海量的城市数据,正加速成为数智化转型的关键底座。
应运而生的中冶武勘智诚(武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冶武勘旗下数字化与智能化专业子公司,杨恒担任智诚公司技术总监。带领技术团队,他们不断进行科研创新。目前,公司拥有李建成院士工作站、湖北省厂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冶数字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综合利用多支力量,采用产学研用模式,他们攻克了超大地理空间数据管理、调度、高效渲染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打造了1套数据治理工具、1个基础信息平台、N个智慧应用的“1+1+N”数字化产品体系,有力推动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城市发展。
杨恒回忆说,公司的第一宗业务就是为清远抽水蓄能电站绘制详细的三维图,以方便水电站后期的维护。在李建成院士团队的指导下,公司采用无人机航拍、三维激光扫描等新技术,采集地形、厂房、设备等数据,最后进行实物建模。完成的数据模型,包含水电站三十多万个零部件,精确到了最小的单元。模型完成后,工人在虚拟教培中心,戴上VR眼镜,就可以和设备进行“对话”,人机无障碍交互。
“因为清远水电站项目完成出色,中冶武勘智诚公司陆续又承接了南方电网的相关工程。院士团队强大的技术支撑力量,使公司迅速找准了发展方向,信心更足。”杨恒告诉记者说,“数字阿克苏地理空间数据服务平台建设PPP项目”是他们承接的,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地理空间数据平台PPP示范项目。
新疆阿克苏地区,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有三分之二个湖北省那么大,涵盖城市、无人区、沙漠、戈壁、高山等各种地形地貌。杨恒带领技术团队经过技术选型、方案设计、代码开发、集成测试等工作,攻克了超大地理空间数据管理、调度、高效渲染等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一套符合阿克苏地区的时空基准,构建了涵盖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专题、空间规划等各类多尺度、多类型时空数据,建成了全地区统一、权威、动态、多源的时空数据基底,为该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的数据要素保障。
“这就是中国人的‘天眼’系统。在这个地图里,我们可以在城市里迅速定位一个人,且他的位置误差不超过5厘米。”杨恒介绍,今后以这个数字地理空间服务平台为基础,可以开发出更多更全面的场景应用。
智慧应用标杆项目惊艳亮相
2019年初,杨恒带领技术团队赴鄂钢实施智慧制造项目。在杨他的带领下,技术团队秉承“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精神,全身心投入战斗状态,按照系统最终上线时间节点倒排工作计划:69天完成可研立项、30天完成需求分析及技术设计、60天完成设备采购及施工、92天完成系统建设及单体测试、35天完成联合测试。最终经过226天的奋战,项目高标准按期实现平台上线。
项目实施期间,他带领项目组扎根一线,拿着图纸走遍了鄂钢厂区每一间厂房,数遍了每一根管道,从夏走到秋,终于完成了数据的调查和梳理工作,期间共调查管线82万余米,循环水系统63套、水封设备574个、摄像头822个、煤气报警传感器1071个,为系统建立了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基础。
该项目获得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优秀工程金奖,并入选了“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湖北十大标杆案例,成为中国宝武智能制造的典范。2020年1月2日,在中国宝武绿色发展与智慧制造现场会上,由中冶武勘承建的鄂钢全厂可视化平台在此次大会中惊艳亮相。
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筑未来
作为中冶武勘智诚公司技术总监,杨恒高度重视研发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他因人施教,根据每个人的技术特点制定长期发展方向和短期目标。带领技术团队深入项目现场时,他告诫团队成员要注意深挖客户需求和痛点,然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他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多名技术人才成长为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和优秀项目经理。其团队先后获得2021年武汉市劳动生产优秀集体先进班组(班组长)、五矿集团优秀班组(班组长)、中冶集团2023年度科技创新优秀团队等荣誉,徒弟刘琳敏荣获2022年湖北省“优秀学习型职工”荣誉称号。
杨恒个人还获得省部级科技奖5项,优秀工程奖12项,取得了专利6项,另有15项发明专利审理中(国外专利1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参与了多项国家、行业、团体技术标准编制。个人先后获得2022年武汉市“带徒名师”、中冶集团2022年度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中冶集团201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中冶集团2019年度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