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技工作者

“山水”教授李长安:武汉要挟山水而盛

发布日期:2024/5/31 19:20:34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山水”教授:武汉要挟山水而盛——记武汉市政府参事、武汉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李长安


      40余年钟情环境保护,年逾六旬仍活跃野外教学勘查一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下简称地大)教授、武汉市政府参事、武汉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李长安,调研武汉市百余座山体及100多个相伴湖泊……
      日前,这位热衷地质科普的老教授接受了记者专访。
年逾六旬仍坚持野外教学

      记者联系到这位“山水教授”时,68岁高龄的李长安刚刚结束一个野外科考项目,从青藏高原赶回武汉。已经退休3年的他,心闲不下,总是牵挂着祖国的壮美河山,只要精力允许就想一直坚持在野外教学勘查一线。


      2022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2022年)校庆之际,已经退休的李长安开展了“第二次大学生长江源科学考察”行动。66岁的他带着学生到长江源进行实地踏勘。整个过程需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在3个夜晚没有睡觉的情况下,他毅然坚持到5300米的格拉丹东岗加曲巴冰川前端。


      登上山顶,眼前的景象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与感动。李长安回忆——冰寒未过,雪峰皑皑,满眼都是广袤的高原草原、壮丽的雪山和圣洁的湖泊,藏羚羊们簇拥在公路边吃草,偶尔有车驶过,它们也只是悠然地抬起头,依旧缓慢而从容地继续咀嚼着。
      “那景象跟20年前我带学生来的时候太不一样了!”李长安感叹。原来,2002年他也曾带着地大的孩子们到青藏高原开展过一次长江源科考,当时不仅植被被破坏,而且很难看到藏羚羊,零星几只羊看到人类也会迅速躲起来。
      据介绍,藏羚羊数量历史上最少阶段只有3万只左右,而现在已经增加到了30万只。“藏羚羊不仅数量增加了,也不怕人了,这说明他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得到改善,人们的保护意识提高了,藏羚羊知道人类不会伤害它,自然就不怕了。”李长安的语气里难掩喜悦,在他看来这不仅是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有力体现,更让年轻一代切身认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把生活各处都变成地质科普课堂
      2022年,“世界湿地大会-长江分会”在武汉召开。结合长江源科考和武汉市山水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李长安应邀做专题报告,向国内外展示长江源的湿地保护情况。
      “亲力亲为”的他,掌握着大量第一手丰富的资料,从数据到图片。翻看他的讲座课件,你会发现他的ppt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大多充斥着精美的图片,只配有少量的文字加以说明。“我有个习惯,爱把看到的美景、趣景拍下来,所以我的ppt图片很多,大多是我科考路途中的所思所得。”李长安笑着说,从事地质工作经常在野外,有很多机会接触自然山水和奇异景观,他习惯带着科普的思维去工作,拍下地质科考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断累积科普素材,再找机会把这些风景和趣事科普给大家听。

      也因此,阿拉善基金会三江源中心和长江流域中心联合组织“生物多样性嘉年华”大型活动时,李长安是十分受欢迎的“座上宾”。“长江和她的源头”他娓娓道来:我们生活的地球有46亿年历史,生命出现有35亿年,我们眼睛看到的每个景观,都有自己的来龙去脉和前世今生。


      “其实大家很愿意听地质故事。”李长安回忆说,有一次调研张家界黄龙洞时,结合溶洞里的景象他给同行的其他领域专家们进行了相关讲解,周围几个旅行团的游客听到了,纷纷凑上前,边听边提问,小小的溶洞俨然变成了一个野外科普课堂。
      李长安认为,地学是一门古老学科,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科普空间非常大。地质工作者就是要让大家更好感悟到地球科学之美、地球生命之美,竭尽所能让大家去了解地球,了解自然,这样大家才会发自真心去热爱它,自觉地去保护它。记者了解到,担任全国第四纪地质学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地质学会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家科普团团长、湖北省科技传播学会理事长的李长安主讲各类科普讲座近400场,曾获“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湖北省科技传播十大杰出人物”“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致力于守山护水的“山水教授”
      40年躬身教学科研一线,“山水教授”李长安几乎徒步走遍了长江各段,调研了武汉市百余座大小山体、100多个相伴湖泊。

      今年年初,退休数年的李长安主动要求给地大的本科生开设一堂公选课——《武汉山水一武汉山水保护与城市文明发展》。该课程一上线选课系统,便成了炙手可热的选修课程,虽然这节课被安排在周日,但在16 个学时里,课堂节节课爆满。“地大的孩子们在武汉至少要呆4年,有的要呆7年甚至10年以上,不能对武汉这座城市一无所知。有些地质类专业的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未来有可能继续在地质领域深耕,我不希望他们毕业后对武汉的地质概况、山水情况都没什么了解。”


      “盯”上湖泊保护后,李长安只要出门,都会留心看看当地湖泊现状。从长江、东湖生态,再到汤逊湖、梁子湖保护,围绕湖泊保护立法、湖泊生态特区、五位一体保护模式等。13年间,他提出了10多个议案。其中,长江环境保护“全民观”和“科学观”被写入义务教育教材《初中政治》和大学教材《环境科学概论》,“梁子湖报告”系列深度报道直接推动《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0—2014)》出台,“构建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议案作为武汉市“两型社会”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列入国家规划。
      “我年纪大了,因为身体原因可能今后参与科研方面的工作不会那么多,但是地质科普我会一直做下去。”采访最后,李长安动情地说。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张宇驰

Copyright ©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