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12时15分,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使用快舟十一号遥四运载火箭,
成功将“武汉一号卫星”、
“超低轨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
天雁22星、灵鹊三号01星。
武汉一号卫星
是我国首颗为城市定制的
专用光学遥感卫星,
诞生于武汉、服务于武汉。
武汉一号卫星
每天经过武汉上空一次
武汉大学于2021年启动高精度智能遥感卫星“武汉一号”的研制工作,卫星抓总研发方是该校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宇航院”),宇航院院长龚健雅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
据介绍,这颗高精度智能遥感卫星,设计为面向武汉市“日回归”太阳同步轨道模式,每日经过武汉上空一次,
对武汉都市圈进行持续观测。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主任李国庆介绍,一般的极轨卫星重返一个区域需要10~16天,但是武汉一号卫星通过特殊的轨道设计,可以实现针对特殊区域的一天重访观测。
武汉一号卫星
能带来哪些改变?
相较此前的“珞珈”系列卫星,“武汉一号”是一个“多面手”,具有0.5米分辨率全色成像、立体测绘、10米分辨率高光谱成像、夜光成像等多种任务模式以及在轨智能图像处理等功能。专门提供城市对地观测服务。
据介绍,武汉一号卫星重345公斤,采用530公里高太阳同步轨道,每天过境同一个地点——武汉,武汉也将成为我国具备月度生产0.5米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一张图能力的城市。
李国庆认为,这将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精度”与量级,卫星一旦可以实现逐日观测,就实现了高频度的信息获取能力。这种能力能“解锁”大量时效性比较高和变化比较快的观测需求,让城市治理一下“升维”。
他说:“‘天天见’模式下,一旦灾害发生,就能迅速获取灾害变化情况。再比如对重要工程或工地的监管、对重要河道污染扩散的监管、对空气质量逐日变化的观测、对农作物的重要生长期进行监测,都能实现了。”
未来将有更多卫星
在武汉下线
“快递”“武汉星”的“武汉箭”也不简单。托举武汉一号卫星的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工所属航天三江抓总研制,采用车载移动发射,具备多星部署能力,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商业发射任务。
相比较快舟一号甲,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5倍左右,其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固体运载火箭国际先进水平。
武汉云成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成卫星”)将提供武汉一号卫星运营服务。该企业依托武汉大学宇航院科研团队和技术积累成立,将进行产业化探索,提供“遥感载荷—卫星平台—在轨交付—数据处理—遥感应用”全链条服务。
云成卫星总经理邵远征介绍,云成还将基于武汉大学的技术实力,在卫星设计、平台研制、载荷生产等方面,打造整星交付能力,托举武汉商业航天“造星”这一链条。卫星发射有“箭”托举、卫星数据下地有企业运营,商业航天从“上天”到“下地”,已在武汉成链。
未来,更多“造星工厂”在武汉崛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