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技工作者

李红:污染治理 守护百姓的绿水青山

发布日期:2024/5/13 10:39:43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污染治理 守护百姓的绿水青山

——专访武汉天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发部总经理李红
      日前,记者走进天源环保的实验室里,李红手拿一管试剂正与工作人员探讨污水处理的专业问题。
这位武汉天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发部总经理,深耕环保行业十六年有余,致力于垃圾焚烧渗滤液、市政污水等废水领域,污泥、飞灰固废领域,环保装备以及能等新能源领域研发。


攻坚克难  一体化处理“垃圾渗滤液”

      2018年以前,李红从事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开发和设计,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累计设计了几十个工程项目。
      垃圾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环境污染非常严重,需要采用生化、物化、分离、吸附、蒸发等工艺技术进行处理,工艺路线长、系统配置复杂。李红表示,“只有通过创新,不断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才能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为此她们团队攻克了一体化渗滤液处理装置技术、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理技术、焚烧厂废水综合治理资源化技术、UASB厌氧反应器技术攻关、两级低温负压循环蒸发装置等应用型技术,并带来较好的环境效益。
      多年来,李红一直坚守在技术研发创新岗位,近五年共参与公司自主科技创新项目15项,组织5项横向科技创新项目,近三年带领设计团队先后完成12个项目施工图设计。


夯实人才 助力成果转化落地

      环保科技工作需要高素质的研发人员,但实际现状,却是优秀的环保研究人员大为稀缺。
      如何解决?李红认为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制定一系列奖励政策,挖掘已有人才的创新潜能,给予他们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另一方面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企业重点创新人才的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此,她主导成立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开设专业硕士(博士)人才培训班,累计引进硕博高端人才50名、培养高级职称6人、“黄鹤英才”2名,车谷领军及高端人才6名,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
      “现有的环保技术难题,尤其是水治理上的技术难题,挑战性很大,尤其是在环保达标的前提下如何更加节能,投资更省、运行成本更低?”李红认为,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联合培养、资源共建共享和联合科研攻关等方面的合作势在必行。她先后主导与武汉科技大学共同组建了“硕博工作站”、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低碳能源与资源环境联合研究中心”、与武汉经开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成立“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研发中试平台”,围绕生活垃圾、污泥、垃圾焚烧飞灰等技术展开合作开发,为垃圾处理产生的二次污染物治理研发出更好的技术。


守护长江  提升市政污泥处理水平

      现如今,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大为增强。早前一些时候,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长江曾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不仅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平衡,也直接影响到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
      “生活垃圾、污泥、飞灰等固废污染物处理不好,就是环境的最大杀手,但处理好了,有的就可以成为很好的资源。”李红认为在“双碳”目标要求下,绿色低碳技术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
      2018年,面对市政污泥处理的巨大挑战,李红带领团队启动了污泥干化技术研发项目。污泥干化课题研发期间恰逢其怀孕期,面临研发进度紧张和团队技术人员欠缺的双重压力,她不仅时常工作至深夜,还带领团队扎根现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她和团队的努力,自主研发的污泥干化技术相比于国际主流技术性能更优,其运行温度可低于60°,干化污泥含水率小于30%,实现了污泥高效低能耗高值化处置。该技术的推广预计3-5年将于省内新增约2亿产值,省内外新增约5亿总产值。
      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深入实施,李红和团队一直积极参与长江沿线生产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协助产业结构的升级,引导加大环保治理的力度,减少高污染、高耗水的行业比重,发展循环经济。

      未来,她希望能一直坚持在热爱的环保工作中,努力提升专业能力,矢志守护一方百姓的“青山绿水”。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代钰
通讯员:汪军

Copyright ©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