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健康科普

动脉硬化要警惕“斑块脱落”

发布日期:2024/2/29 17:19:19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近日,一位中年男子在散步时,突然晕倒,经送到医院抢救无效而去世,最后的尸检结果提示为动脉斑块脱落导致的心肌梗死所致。这是一例由动脉粥样硬化,硬化的斑块脱落而引起的严重心脏事件。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肪类物质堵塞在动脉血管中所致,这些脂肪类物质钻入稀松或有细微破损的动脉血管壁的内膜,但无法继续通过动脉管壁中牢固的纤维板层,这些脂肪类物质在血管内膜中被吞噬细胞吞噬,形成了含有大量脂类物质的泡沫细胞,这些泡沫细胞堆积在血管内膜中,并逐步突出于血管腔中,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于突进血管腔内,首先会引起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轻度狭窄可以没有症状,严重的狭窄就会影响血液的通畅,而出现心、脑和下肢血管的缺血,出现不适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在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根据周围包绕的纤维结构多少,可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斑块。稳定性斑块相对安全,而不稳定性斑块很容易出现破裂和脱落,也容易继发血栓形成,这些脱落的斑块或血栓就可以沿着血流进入人体的心脏和大脑,而形成心梗、脑梗。
如何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最严重的后果是斑块的脱落,因此,我们的治疗和预防应该围绕斑块进行: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加强身体锻炼。对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病人要坚持每天测量血压和血糖。合理膳食,饮食清淡。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主要是氧化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致,因此,应控制脂肪类饮食的过量摄入,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减少动脉内膜的损伤:脂类物质之所以能钻入动脉壁中,前提是动脉内膜本身己有薄弱或损伤。除了老年人本身的原因无法改变外,高血压、糖尿病、血尿酸增高,以及吸烟都可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因此,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戒烟,是可以减少动脉内膜发生损伤的。
      促进斑块的稳定:对于已经形成的斑块,可以采用药物稳定斑块,减少斑块脱落的发生。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及细胞生长、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此外,他汀类药物也有稳定斑块的作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Copyright ©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