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七旬老人宋先生右脚拇趾被半截砖块砸出血,在家用碘酒、创可贴等处理后,自觉无大碍。后发现趾甲开始变色,黄灰黄灰的,到医院确诊为真菌感染所致的“灰指甲”。
经治疗,检查显示已无真菌,但趾甲不停地增厚、变硬。有医生建议拔甲,宋先生十分怕痛,所以一直拖着。趾甲后来越隆越高,又硬又厚还向前卷曲过度呈钩状,好似一个“鹰嘴”,只要穿鞋就疼痛,露趾自觉难堪。
去年底,宋先生前往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外科就诊。主攻甲病外科方向的张婧秋医生,诊断宋先生为钩甲,细心地用仪器为其一层层磨掉“鹰嘴甲”后,再配合矫形丝、贴片等治疗,引导新生甲板正常生长。
张婧秋医生接诊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曾在外面机构反复修甲、拔甲,但长出的趾甲仍是畸形。“解决畸形甲并非一拔了之,”张婧秋解释,由于缺少甲板的支撑,有些甲床被周围组织挤压、形变严重,“地基”不牢,新生趾甲也很难自然回复到正常状态,需要运用物理手段引导甲板向正常方向生长,或通过手术重建甲床,筑牢“地基”。
张婧秋提醒,平时注意穿合脚的鞋袜,多用温水泡脚,清洁及促进足部血液循环的同时,可减轻及避免炎症反应。此外,正确修剪指甲,别习惯性将趾甲剪得太短。积极治疗“灰指甲”、嵌甲、甲沟炎等指/趾甲问题,这些看似是小事,如不规范治疗或盲目到修脚机构修甲、拔甲,极易反复发作,影响健康、美观和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