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患者程冰(化名)体检查出胆囊结石至今已10年,由于症状不明显,仅把每年偶发1次的腹部不适当胃病,经充分休息、吃点止疼药也能扛过去,便未进一步就医明确诊断。哪知今年以来,发作次数明显增加,直至十天前,腹痛第三次“找上门”,休息、服药均缓解不明显,反而出现恶心、腹胀,甚至次日小便都变成了深茶色,四肢肤色呈黄铜色。警觉之下,程女士来到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普外Ⅱ科看病。
仔细查体结合既往病史,发现患者腹痛较为剧烈,曾发生呕吐等明显消化系统不适,且小便颜色深,皮肤、巩膜黄染,精神萎靡。“考虑胆囊结石掉入胆管形成梗阻性黄疸!”经检查,前述确诊结果验证了医生的推断,且病人出现急性重度的肝损伤。
将胃痛与胆结石混为一谈的人并不少见。该科主任曾翔副主任医师指出,胃病引起的疼痛通常表现为隐痛、胀痛,在空腹或者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后出现,而胆结石引起的疼痛主要为绞痛,在进食油腻食物、暴饮暴食后出现。胃痛常发生在中腹部,而胆结石引起的疼痛多发生在右侧腹或右肩。胃病一般在服用抑酸药或胃粘膜保护药后可减轻疼痛,胆石症则效果不明显。
曾翔提醒,日常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经过胃镜检查排除胃、十二指肠问题后,需考虑胆石症可能。一旦阵发性腹部疼痛转为持续性,程度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精神萎靡,小便发黄,皮肤、巩膜发黄等症状,需尽早就医明确胆结石梗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