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病住院,常常会抽血做化验检查,医生要根据这些化验的结果,来作出诊断。但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如癌症病人,往往需要多次治疗,尤其是需要做化疗时,为了避免药物的渗漏造成的组织损伤,医生常会跟这样的病人进行静脉置管,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这种通过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我们称为PICC。
有人为了减轻抽血的疼痛和对抽血的恐惧,常要求通过PICC导管进行抽血,这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PICC导管通常比较细,在抽血过程中,血液可能在留置PICC导管内发生凝固,从而使留置PICC导管堵塞而影响正常的输液。
同时也不建议在放置了PICC导管的血管抽血,这是因为在这样的血管抽血,穿刺损伤了血管壁后,会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但在PICC导管所在肢体的其他血管进行抽血,一般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如果其他肢体的血管可以抽血,建议也尽量不要在留置了PICC导管的肢体抽血,以免影响PICC导管的顺利应用和使用安全。
当然,在紧急情况或者外周血管确实难以抽血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病人能够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也是可以考虑通过留置PICC导管进行抽血,不能作为常规的抽血通道。抽血之后,要用肝素盐水进行封管,避免造成留置PICC导管的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