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属学会,各区科协,企事业科协,在汉高校科协: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结合市科协重点工作,研究制定了《2024年学会学术(学会党建、国际)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024年3月15日
2024年学会学术(学会党建、国际)工作要点
2024年,学会学术(学会党建、国际)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学会规范管理,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为推动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学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以有效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目标,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市属学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把握学会党建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发掘先进典型,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学会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质量,切实增强学会在科协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1.完善学会党建运行体制机制。召开武汉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成立大会,建立健全科技社团党委运行机制。巩固提升学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指导各学会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增强科技社团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2.组织实施“党建引领学会能力提升专项”。突出党建强会,以提升学会服务效能为目标,以党建工作示范化、特色活动品牌化为重点,实施“党建引领学会能力提升专项”,深化一流学会建设,提升引领创新和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发掘先进典型,总结工作经验,培育宣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学会党建典型。
3.培育打造“同心炬会 科耀江城”学会党建特色品牌。发挥科技社团特长和人才荟萃优势,促进学会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组织学会党员志愿者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送知识、送技术、送服务到园区、楼宇、商圈等产业集聚区,开展科普宣传和专题报告等活动,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切实让广大市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
二、强化学术引领,激发学会组织创新活力
紧盯全市科技创新热点和难点,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引领作用,以提升学术交流质量为目标,以打造学术交流新格局为主线,举办武汉市第十一届科学年会,实施学术交流活动平台项目,培育高端化、国际化、精品化学术交流活动品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交流盛会。
4.举办武汉市第十一届科学年会。在市政府领导下,围绕武汉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学术研讨,产生决策咨询建议。支持各学会围绕年会主论坛设立分会场,举行平行论坛和专题分论坛,以科技工作者、社会公众和企业为服务对象,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服务等系列活动,形成“1+N”主体格局,打通学术、科创、科普新通道,助力武汉高质量发展。
5.实施学术交流活动平台项目。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对自主创新的先导作用,引导学会结合自身特点,围绕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领域,支持学会开展学术沙龙、青年科学家论坛、前沿高端学术交流、综合交叉类学术交流、学术交流平台基础建设等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促进学科繁荣以及创新人才成长,提高学会服务创新和社会的能力。
三、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学会规范化管理
加强调研指导,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分级分类推进学会发展,使好学会更好、弱学会变强,结构不断优化。
6.加强学会能力提升培训。采取以会代训、调研指导等形式,加强对学会负责人、秘书长党的建设暨能力提升的培训,搭建学会党建工作交流平台,不断提高学会党务干部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学会负责人引领学会发展能力。
7.着力激发学会活力。深入学会走访调研、现场办公,摸清学会情况、听取学会意见,指导学会优化负责人结构,扩大会员代表性和覆盖面,建立完善会议制度、财务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保障学会依法依章程规范运行。着力破解学会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管理方式等难题,推动全市学会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围绕网络安全、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和领域,推动成立新学会(协会、研究会)。
8.加强学会规范管理工作。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把学会换届、年检、变更作为推动治理改革的重要关口,采取致函提醒、约谈、上门现场办公等方式指导和督促学会依法依章程规范运行,对创新发展不力、活动不经常、管理不规范的学会进行相应处理,落实软弱涣散学会退出机制。
四、注重示范引领,推动学会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科普工作是学会主要业务工作之一,一流学会必须要有一流科普。积极组织各学会发挥行业优势,促进科研成果科普化,开展公益科普服务,为本专业领域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树立学会科普理念,把科普工作融入学术交流,完善学会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建设。
9.搭建学会科普工作平台。围绕“四个面向”以及社会热点和重大科技事件,鼓励学会充分利用年会、交流研讨会、论坛等同步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学会科普工作传播力和影响力。组织学会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的科学素质。鼓励多学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共享资源及平台,协同推进学会科普工作。
10.持续打造“院士科普工作室”品牌。发挥院士引领作用,以学会为平台,凝聚更多专家团队、科技工作者的群体智慧开展科学普及,打造学会科普高地。通过云课堂、短视频等新媒体矩阵,融合学会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传统线下传播方式,广泛开展形式各样的系列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形成广大群众认可、喜爱的学会科普品牌,培育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学会科普新生态。
五、拓宽交流渠道,提升国际交流水平
发挥优势创新性地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对外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实施青年科技“朝阳计划”,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加强海智基地建设,实施“海智计划”资助项目,聚集海外人才智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科技与经济相互融合,提升国际交流水平。
11.持续实施“朝阳计划”。以拓展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通道为着力点,实施武汉市青年科技“朝阳计划”,培养后备科技领军人才、符合一线需求的适用人才,鼓励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
12.深入开展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加强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基地(武汉)建设,深入挖掘海智人才、项目需求,广泛汇聚海外科技社团、技术转移、科技服务等资源,助力高质量海智成果转化落地。鼓励武汉海外科技人才较为集中的学会、企业、科研机构、科技园区新建海智人才离岸工作联络站,对海智活动成效明显的站点给予相应支持。落实“有进有出”工作要求,对现有海智站点运营模式、工作成效进行调研指导,加强年度工作考核,提升海智工作站建设质量。
1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立足推进武汉国际化进程,加快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目标,支持市属学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围绕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未来显示、新型储能、数字经济、元宇宙、大模型、区块链、北斗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制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网络安全、智能网联汽车等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在汉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鼓励在汉高校、市属学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积极开展双边、多边、“一带一路”、港澳台等高水平科技学术交流、科技推介、科学普及等活动,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