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协动态

中国科协专家评估组来汉实地评估武汉海智基地建设工作点赞“1+4+N”模式

发布日期:2023/11/23 15:28:30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市科协网讯 “我们引进英国皇家学会院士Andrew Cooper,专注纳米高分子材料研究,合成的有机多孔材料、储氢(天然气)能力国际领先,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商用落地。”11月22日,走进武汉新能源研究院,中英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负责人高惠如是说。这是武汉市科协引进高端人才践行“海智计划”工作的一个缩影。


      当天,中国科协专家评估组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夏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邢继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研究部负责人、原国家外国专家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以色列代表焦京虎,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科技交流处副处长王海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研助理李想一行五人来武汉对我市海智基地工作进行现场考核,湖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新云,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华,副主席刘志武,武汉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杨凯陪同考评。

      为加强与海外华人科技团体的联系,发挥海外人才和智力优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35个海外科技团体共同发起了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简称“海智计划”),为海外人才回国工作、为国服务搭建平台。同时,在具备条件的各级科协、科技园区、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优先设立“海智基地”,将其作为实施承接海外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人才引进、项目落地的载体。


      早在2015年1月,武汉市科协成功申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湖北(武汉)工作基地(以下简称“武汉海智基地”),先后设立4个人才离岸工作联络站(以下简称“海智工作站”),分别是:华宇人才离岸工作联络站、武汉新能源研究院人才离岸工作联络站、洛杉矶人才离岸工作联络站和武汉新能源汽车人才离岸工作联络站。

      中国科协专家评估组一行实地考察了武汉未来科技城展厅、武汉新能源研究院16楼展厅、湖北电鹰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巡检事业部)和中英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逐一了解武汉新能源研究院人才离岸工作联络站在人才引进、国际合作、创新创业、学术交流等情况,并就进一步发挥离岸工作联络站招才引智的平台作用,依托武汉市优质科技资源和创新政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华围绕武汉海智基地的背景和目的、基本情况、主要成效、建设经验、存在问题和原因、意见建议和未来发展计划、典型案例等七个方面,向考评组作武汉海智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据悉,武汉海智基地建立“1+4+N”工作机制,创新基地运营模式。以海智工作基地为核心,通过四个海智工作站建立联系海外科技人才和科技组织的渠道,与多家学会、在汉高校、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科创工作站、科技企业紧密联系、搭建平台,形成以技术需求、人才引进、企业创新为核心的海智工作协同创新体系;搭建企会协作平台,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秉承“基地主办、学会主体、企业主建、海智专家引导”的原则,持续开展“企会协作创新计划”项目;强化纵横联动协作,聚才引智落地生花。组织开展海智人才项目引进洽谈会、创新创业大赛、海智专家荆楚行等活动,推进项目成果转化落地,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新格局。
      中国科协专家评估组专家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武汉海智基地建设情况,考评组尤其对武汉新能源研究院人才离岸工作联络站在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海归企业在成长和壮大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现场给予指导和意见建议。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夏强对武汉海智基地建立“1+4+N”工作机制的运营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认为“海智基地”的核心是为国际人才营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和服务平台,希望武汉通过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让更多的海外人才到武汉施展才华,汇聚世界创新资源,形成更加强大的创新动能,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陈映琦
摄影:肖凯
通讯员:彭竹春

Copyright ©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