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院士中心

第十次代表大会开幕式隆重举行——“两院”院士李德仁工作报告催人奋进

发布日期:2023/10/24 2:08:10      来源: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10月23日上午,第十次代表大会开幕式隆重举行。

      “两院”院士、武汉市科协主席李德仁代表市科协第九届委员会作题为《奋发有为 砥砺前行 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汇聚磅礴力量》的工作报告,总结武汉市科协第九届委员会过去5年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体会,描绘未来5年科协事业创新发展的美好蓝图。
      对于李院士的工作报告,代表们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报告主题鲜明、条理清晰,总结过去客观全面、实事求是,规划未来全面凝练、重点突出,符合武汉发展实际,反映了全市科技工作者的愿望,催人奋进。

      10月23日下午,第十次代表大会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在武汉会议中心召开。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定君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分团代表关于各团学习李德仁院士工作报告的情况,一致认为报告主题鲜明、条理清晰,总结过去客观全面、实事求是,规划未来全面凝练、重点突出,符合武汉发展实际,反映了全市科技工作者的愿望,催人奋进。主席团将根据报告精神全力推进科技攻关,把武汉打造成创新策源地,高质量的提供科技供给。
      另讯:10月22日晚,武汉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定君一行到代表驻地看望、慰问了参加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李德仁院士报告摘要


      五年来,全市科协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科协和省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全面履行“四服务”职责,团结凝聚全市科技工作者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谱写了科协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过去五年:硕果累累
      2022年度武汉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8.1%,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市科协在全国率先建成院士科普工作室7家;推动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81家,组织院士专家重大战略决策咨询座谈会近30场,咨政建言获省市领导批示50余篇次;五年累计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数千场次。市科协先后获得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科创筑梦 助力双减”科普行动优秀单位等荣誉。武汉地区黄旭华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李德仁、陈孝平、徐恭义、王行环、柯卫东5位院士、专家获评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
      ——着力发挥党建“主引擎”作用,对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有力
      始终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全市科协组织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穿科协工作始终,保持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转化为全市科协系统的实际行动。
      始终把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作为科技界思想引领的重要根本。成功举办“创新百年科技 点亮幸福生活”庆祝建党百年武汉科技成就科普展、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等宣传教育活动。
      始终把加强党建引领作为科技社团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保障。成立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以党建引领学会发展100余专项。搭建学会党建工作交流平台,举办学会党建引领能力提升培训班5期。打造“同心聚会 科耀江城”学会党建活动品牌,组织学会党组织和党员志愿者,到产业集聚区开展科普服务活动15场次。
      始终把团结凝聚科技人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责任。面对新冠疫情,组织3万余名科技志愿者投身抗疫,发动武汉医学会等数十家学会奔赴抗疫一线,开展抗疫科普创作和宣传,普及推介疫情防控知识5000篇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9000册。组建科技帮扶小分队,深入开展科技帮扶活动30余场次。
      ——着力发挥科创“助推器”作用,服务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有效
      始终把提升国际国内学术交流质效作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先导。五年来,连续举办三届科学年会,共话武汉科技创新大计。搭建综合性、跨学科、开放性学术交流平台,举办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180余场,高端国际学术会议30余场,资助首次在亚洲地区举办第22届国际复合材料与结构会议。
      始终把深化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作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五年来,新建院士工作站21家,2021年来,累计认定建设专家科创工作站60家,建站企业依托专家工作站平台累计解决关键技术难题141项,开发新产品97个,申请专利532项,获授权专利397项,主持或参与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57项,12家建站单位专利成果在第三届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决赛中累计获19个奖项。
      始终把推动产学融合技术创新活动作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平台。实施“创新驱动助力计划”,举办产学融合活动130余场。连续五年举办企业创新人才培训班,培养一线创新工程师近400人。深入开展创新人才培训进企业、进园区、进校园活动,累计培训人数达3400余人。
      ——着力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更加“有质”
      始终把履行牵头职责、构建社会化格局作为科普工作的基础前提。印发《武汉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五年来,累计组织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活动万余场。联合举办“科技自立自强 科普惠及民生”建党百年武汉市科普大赛,超5万人次市民积极参与。洪山、江夏等6个区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
      始终把创新特色品牌、走在全国前列作为科普工作的前进动力。在全国首创“院士科普工作室”模式,吸纳院士23名,累计开展主题科普活动200余场。持续开发“江城科普读库”,出版原创科普图书50余册,制作“江城科学讲堂”电视栏目,《少年对话院士》新栏目,制作系列专题节目200余期。开展“江城科普智慧行”活动,持续打造“江城科普快车”品牌,推出“中国探月”等30余期科普主题,系列活动触达人群超3亿人次。持续开展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560余场,工作经验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视频研讨会交流。
      始终把完善服务体系、扩大公共覆盖作为科普工作的目标追求。命名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236家,实施科普助推项目星级评定,建设科普示范单位365个。积极推进“产业+旅游+研学”科普模式,成立由23个特色科普基地组成的武汉市乡村振兴科普基地联盟。充分发挥科普主阵地作用,武汉科技馆5年累计接待观众逾500万人次,举办高质量专题展览20场。
      ——着力发挥科技“智囊团”作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更加有为
      始终把全局性重大战略咨询作为服务科学决策的首要目标。积极协办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院士专家座谈会等近30场院士专家决策咨询活动,为相关产业发展战略定位、规划布局及政策设计提供了科学指导。
      始终把做强高端院士智库建设作为服务科学决策的战略工程。推动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武汉分院设立和运行,组织150余位两院院士领衔、参与咨询研究项目60项,形成咨询研究成果近100项,《武汉北斗产业发展格局与政策的战略研究》获评中国工程院亮点项目。
      始终把丰富科技创新调研体系建设作为服务科学决策的重要任务。积极凝聚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累计开展科技创新课题研究130余项;30余篇建议获国家、省市领导批示,60余篇研究成果被采用,多项成果为参政议政贡献了科协智慧,为政府决策、相关文件和专项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技支撑。
      ——着力发挥人才“连心桥”作用,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更加“有情”
      始终把紧密联系科技人员作为服务科技工作者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走访慰问在汉院士520余人次,举办科技人员维权培训班5期。每年滚动支持14家市级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建设,坚持联系政协科协界别委员制度。
      始终把科技人才举荐作为服务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组织开展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参与人数超千万人次。5位科技大家走向更高的社会舞台,成为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
      始终把推动科技人员国际交流合作作为服务科技工作者融合赋能的重要渠道。成立4家海智工作基地人才离岸工作联络站,推进实施“海智计划”,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朝阳计划”,资助50余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出国开展学术交流。
      ——着力发挥改革创新“主动力”作用,科协组织自身建设更加“有位”
      始终把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科协改革的首要任务。新成立武汉市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武汉市档案技术研究会2家学会。市区累计新建企事业科协组织197家。全市街道(乡镇)、功能区园区科协组织实现全覆盖,吸纳各类“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等)580余人。实施“基层科协改革试点支持计划”项目12项。
      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科协强基的重要保障。持续打造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引领带动业务提升,“聚心聚星 科技领航”行动品牌被评为市直机关党建品牌。
      始终把扎实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科协发展的必要前提。先后安排5名干部职工驻村帮扶。五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期,培训人数超1200人次。
未来建议:今后五年更应跨越提升
     未来五年奋斗目标是:到2028年达到“四力提升”,实现“四个一百”,即:全市科协系统高质量发展服务力显著提升、科普服务供给力显著提升、人才集聚影响力显著提升、组织引领力显著提升;选树省级以上优秀科技人才100人,支持举办高端学术交流活动100场,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100家,开展院士专家高端决策咨询研究100项。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居同类城市前列。
      一、坚持政治思想引领,构筑弘扬科学家精神“新高地”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决扛牢群团组织政治使命。持续深化科协党建工作品牌。推进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建设,建立健全功能型党组织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宣传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二、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助力科技创新创业“新动能”
      聚焦全市科技创新,推动“武汉市科学年会”提档升级,搭建“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青年科学家论坛等综合交叉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繁荣发展和原始创新。深化中国科协海智工作基地(武汉)建设,建好“武汉市海智基地人才离岸工作联络站”,建优“院士工作站”,建强“专家科创工作站”,建实“重点服务团”,持续推动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点单式开展“科经荟聚——江城院士专家行”活动,聚合打造高质量科技创新服务活动品牌。
      三、聚焦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优化社会化科普发展“新格局”
      聚焦“五类重点人群”,围绕“五大提升行动”,全面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打造矩阵式江城科普场馆体系,强化科普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武汉市青少年创新教育中心建设。深入实施院士专家进校园、江城院士科普工作室等江城科普系列品牌工程,持续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策划武汉科技馆新馆建设。
      四、聚焦服务党和政府战略决策,聚合高端科技智库“强大脑”
      依托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武汉分院,推进科技智库载体建设。聚焦全市中心工作,组织开展战略决策咨询、院士论坛等活动,推动咨政建言质量提升。充分整合在汉高校、科研院所、学会等各类智库资源,探索跨地域智库体系建设,完善科技智库合作体系。
      五、聚焦强化科技人才发展战略,形成科技人才培养服务“强磁场”
      积极搭建科技工作者成长平台。做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等高层次科技人才推选。打造“科桥荟”品牌,用心用情做好院士、科学家联系服务,持续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壮大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化科技志愿服务行动。
      六、聚焦深化科协改革创新,锻造富有凝聚力向心力的“强组织”
      坚定不移推进科协改革向纵深发展,持续加强科协组织体系建设,探索跨区域科协组织联盟建设,谋划推动建立武汉都市圈科协组织创新发展联盟,长江经济带城市科协合作机制,加强科协组织自身建设,推动全市科协更多工作走在全国科协系统前列。
      当天下午,参加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分为十三个代表团,按照相关会议程序分别召开会议,学习讨论领导讲话精神,审议市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市科协实施<中国科协章程>细则(修改案)》和市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选举办法,酝酿市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候选人。
记者:张宇弛 任文

Copyright ©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