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网讯 编者按:自2018年9月武汉市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以来,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迎来了建党100周年,召开了党的二十大,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专题学习。10月23日召开的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五年一次的盛会,这次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集体,描绘出未来五年科协事业发展的蓝图。继往开来,对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武汉科技报智库专家们有哪些感受?科技工作者们在接受武汉科技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一封“来信”带来科普动力
湖北省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徐涛
从事天文科普这五年,深刻地感觉到武汉市的科普氛围正经历着深入广泛的变化:越来越注重品牌的打造;整合资源做大科普的力量在加强,队伍愈加壮大,尤其是院士科普工作室的加入,提升了质量。同时,科普受众的知识渴求也越来越深入,要求也越来越高。
五年来,我的手机中一直保存着中山路小学一年级学生盛则钧纸质来信的“电子版”。学生提了三个问题:1.虫洞真的存在吗?2.黑泪引力为什么这么大?3.太阳里面真的有金属氢吗?
收到来信,非常意外也非常感动,才一年级的新生啊,竟提了这么仔细的专业知识问题。不敢马虎,抓紧时间进行了回答:
1.“虫洞”实际上是天文学理论研究的产物,是天文学家对宇宙探索的一种猜测和设定,因此谁也不能说“虫洞”不存在,但也没有人真正实践我们对虫洞功能的猜测。其实“虫洞”存在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这种对未知世界大胆猜测,不断探究的精神!
2.“黑洞的引力为什么这么大?”这可能需要用到高中知识中的引力计算分式或大学里的微积分进行计算!
3.第三个问题我想把它换成“金属氢能在太阳里存在吗?”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金属氢”,就是液态或固态氢在高压状态下可以呈现金属电性结合的导电体。由于导电是金属的特性,故称金属氢。
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中氢大都是以气体状态存在的,要让他成为“液体”或“固体”就需要非常低的环境温度,氢在常压下的沸点是零下252.87摄氏度,熔点是零下259.1摄氏度。即在温度为零下252.87摄氏度时,氢气可转变成无色的液体;零下259.1摄氏度时,可变成雪花状固体。可想而知,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中心温度:约2000万摄氏度。即使太阳的压力再大也无法使氢液化或固化,因而无法形成“金属氢”。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认真做好针对他们的科普工作,可使数以万计的学生终生受益,在传播科普知识的同时也传播了正能量!这封来信,一直保留在手机里,成为我们坚持做科普的一个巨大动力。
再忙也要去企业跟研发人员交流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季旺
2004年,陈季旺教授进入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过去的五年中,陈教授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工作:一个是“分段冷冻——液氮速冻保鲜保质”的技术创新与普及,第二个就是“酱卤制品”的自动化卤制技术。
“分段冷冻”技术重在高效,低成本,相比单段使用液氮冷冻技术的方案,新工艺保鲜保质效果不减。陈教授团队的这项技术已经充分应用到了小龙虾、黄鳝、鲟鱼、雷竹笋等农产品的保鲜保质上。譬如黄鳝的保鲜保质,他们和省内仙桃的一家企业进行了合作,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卤制自动化”的技术,目前正跟武汉的一家食品公司合作。传统的卤制方法,不便于标准化,同时还会带来食品安全风险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他们做了改进,可以将传统卤制中的香辛料进行处理,以求达到标准化生产,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和食品安全风险。
为进行技术推广,陈教授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企业,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实验室,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上课。在他看来,食品学科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再忙,都会抽时间去企业跟研发人员交流。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他和团队予以针对性的指导,使企业更快的走上发展大道。
讲好湖北故事 科普不再是副业
湖北地质博物馆馆长王镝
从事科普这五年,明显地感觉到,不论是各级政府还是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无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广大社会公众,都真正的把科学普及放在和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不再是“副业”,而是成为了主业。
我们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于2018年成立了地学科普中心,专门从事科普工作;2021年,湖北省地质局拨专款用于湖北地质博物馆场馆提档升级,老馆换新颜,今年湖北省地质局出台《湖北省地质局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对科普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这些都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翼理论”的体现。
这五年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推出了《湖北地质之最》科普专题。由于地质工作专业性较强,对社会公众来说不容易理解,在一次科普工作座谈会上,我们湖北省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胡道银提出,湖北是地质资源大省,有这么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么雄伟的地质景观,要提炼出湖北地质之最,讲好湖北地质故事,向大家好好科普。
我们组建了最优秀的科普团队,推出“湖北地质之最”科普专题,用最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介绍了湖北省最具特色的矿产资源、古生物化石、地层岩石和地质地貌景观,目前已累计推出45期,累计阅读量超百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个专题的推出,可以说是让更多的了解到,地球科学是与人类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地质工作与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我们湖北有这么多的地质宝贝,我们要珍爱它们,这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珍视每一片绿,珍爱每一滴水,珍惜每一份资源,让我们的荆楚大地处处都是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为维护生命的尊严呼吁奔走
“最美基层科普带头人”纪光伟
武汉市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以来,感觉各级科协围绕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广大科技人员的科技发明成果转化成为实际生产力,为经济的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科普工作得到强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明显提高了,省市区科协充分发挥基层科技工作者的作用,举行各类科普活动,尤其是每年的科普周、科普日和防灾减灾日等活动,很有意义。
五年来,笔者也在科协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在《武汉科技报》开辟了《纪教授说医》科普专栏,目前已经发表了科普文章超过250篇,进行了大量的科普讲座,为传递科普知识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020年,出版了《纪光伟大夫谈健康:送给爸妈的健康书》,获得了2019年度武汉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科普项目立项,成为百万市民学科学——“江城科普读库”资助出版图书。并获得《健康报》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奖、被中国社区卫生协会评为最具人气家庭医生和全国科技报最美基层科普带头人等多项奖励。
我发现有许多老年人喜欢购买保健品,而花费了巨额的钱财,为了弄清保健品销售套路,我假装购买保健品,摸清了保健品销售的套路,通过科普揭露了这些虚假和欺骗的套路,避免了更多的老人上当受骗。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老年人有2.4亿人,占人口的17.3%,有4000万失能失智的人群,这些人群的生存状况并不满意,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目睹了许多生命末期病人的痛苦状况,因此,对这个群体的照护问题亟待解决,加强对这个群体的照护,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段路程,是对生命的尊重。
我于2018年创立了武汉市首家安宁疗护中心,在及其困难的情况下,努力践行安宁疗护理念,积极进行症状控制,为减轻终末期病人的痛苦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社会和家属的广泛好评。
由于国人受传统生死观影响,使安宁疗护的推广受到一定的困难,要改变我们的生死观,死亡教育迫在眉睫,为此,我开辟了《死望书社》,在百姓中免费进行死亡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安宁疗护的工作被社会的接受程度不够,许多人不能理解和不能接受安宁疗护的理念,由于大多数人对死亡没有正确的认识,许多终末期的病人和家属总是“生命不息,化疗不止”,其结果是增加了痛苦,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病人的生命并没有得到延长,甚至缩短了病人的生命。
2023年5月在湖北孝感杨店帮助乡村卫生院进行安宁疗护工作,并将一名晚期癌症病人送到北京去看升旗,满足了生命末期病人的愿望,这个故事被湖北省卫健委改编成了情景剧,在今年医师节公开播放,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安宁疗护科普宣传和科普教育。
在6年多的安宁疗护实践中,我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和故事,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是一个很好的科普教材,告诉人们什么是安宁疗护,怎样做安宁疗护,安宁疗护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为此,我编写了《安宁病房一千零一夜》,正在联系出版。希望通过这些感人的故事,来传播安宁疗护的理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让生命更有尊严。
记者:饶建平 张宇驰 任文 盛甜 丁莹 陈映琦 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