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2岁的股骨颈骨折手术后半个月的康复病人,化验发现D-二聚体增高,引发关注。D-二聚体是什么?它的增高有什么意义?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可以反应血液中凝血功能的状况。它的增高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要警惕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
D-二聚体检查是抽取病人的静脉血送检,正常值为0~0.5毫克/升,超过0.5毫克/升,则为阳性结果,提示为异常,要警惕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发生,但由于 D-二聚体的干扰性因素较多,如:随着年龄的增加,或者怀孕后的妇女,D-二聚体有可能会逐渐增高,肾功能不全也会引起D-二聚体的大幅增高。同时,外伤、出血、标本送检不及时、检测的试剂、设备的精密度和不同的实验室,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D-二聚体增高的病人应结合其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切不可仅凭D-二聚体增高就作出肺栓塞的诊断。
这位病人的D-二聚体为1.1毫克/升,结合病人为骨折手术后,出院时的D-二聚体为2.5毫克/升,由于病人没有症状,就考虑为创伤、手术和失血等原因引起的,加强预防血栓治疗,目前已经下降到1.1毫克/升,应该是治疗后好转的标志。
由于骨科的手术病人往往需要长期卧床,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会增高。现在在骨科手术后都会常规进行预防血栓治疗,使用抗凝剂、促进肢体的早期活动,如果病情许可应尽快下床活动等,都是预防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