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建设,树立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典范,激励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为推进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出贡献,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开展2023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为此武汉科技报开设专栏“寻访最美科技工作者”,深入挖掘报道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充分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
刘明瑜:争做群众信任的“知心院长”每一片
(记者 陈映琦)作为医生,他常想群众所想,急病人所急,是辖区群众信任的“知心人”;作为院长,他率先垂范,以满腔热情投身于卫生事业,他就是武汉市第九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明瑜,深耕医疗战线一线25年。
壮大人才梯队“生力军”
今年75岁的田奶奶,患心脏病多年,每每到同济或协和看病挂号,不仅来回奔波,遇上排队、堵车等情况,一早出门也要很晚才能到家。2月2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尚小珂专家工作室在武汉市第九医院正式揭牌,让居民“足不出区”就能解决心血管问题,这是武汉市第九医院念好“引”字诀、构筑人才“磁力场”,助力医院发展的生动写照。“现在在青山家门口就可以实现了,这对我们心脏病患者实在是一件大好事。”田奶奶激动地说道。
医师队伍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必须引育并用,不但要“引得来”,还要“育得好”。在人才培育方面,武汉市第九医院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通过派驻学习、带教学徒等方式,加强医疗卫生后备人才培养。“这五年来,医院就选派临床优秀人才骨干前往三甲医院进修84人,医疗外派学习110人次。”
2021年,神经外科付伟主任在武大人民医院特聘专家刘仁忠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实施了首例颅内肿瘤显微镜下切除术。手术历经近5个小时,术后病人即转回普通病房休养。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九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正式进入显微时代,填补了科室以往的领域空白。
下沉优质医疗资源
2020年6月3日早上八点半,青山区工人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16岁高中生咨询武汉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庆,说他最近蛮不舒服,头昏,嘴也歪了,吃了药也不见好……听完患者的症状描述并仔细询问病史后,通过绿色通道,王庆果断安排患者转到九医院住院。
这是武汉市第九医院派专家团队下基层进行传帮带的一个缩影,而这个想法的提出源于刘明瑜。今年48岁的他是位内科医生,曾在青山区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长达19年。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能够看病、能够看好病、能够把自己的病管好不发病?于是,刘明瑜带领团队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社区、其他单位共同合作,通过开展义诊、健康宣教、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等措施把健康送到群众家门口。
为了解决老百姓就医不方便的问题,刘明瑜带领团队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定期看望坚守一线岗位的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送医送药凝心聚力;每月推进医院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为社区特困家庭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一对一上门看病问诊服务……“仅2022年一年,市九医院党委领导班子走访联系点13次,收集梳理民生保障类问题13个,党员下沉社区共计925人次。”
推动“大康复”建设发展
在武汉老百姓的口中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看皮肤,到武汉市第三医院看烧伤,到武汉市第四医院看骨科……专科能力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医院的优势学科建设,提高专科的综合水平是医院发展的关键。
“我们医院康复医学科是‘湖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武汉市区级临床重点专科’,是一个以现代康复、传统康复、疼痛康复、神经康复、运动康复、心肺康复及盆底康复相结合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作为武汉市第九医院的专科“特色”,刘明瑜一直推动“大康复”模式建设。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21年3月的武汉市第九医院成立儿童康复科,通过开设托管班、定点康复机构和活动科室等,形成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的综合康复宗旨,并通过较先进完善的系统康复诊疗技术为广大康复儿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作为青山区首家儿童康复中心,填补了青山区儿童训练、康复、诊断、治疗方面的空白。
“去年我们邀请全国最美教师、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教师华雨辰和志愿者们来到这里,教‘唐宝宝’一起做游戏、跳舞蹈和唱儿歌,让孩子们第一次体验到了来自课堂的乐趣。”刘明瑜感慨。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有建立医术高超的团队,提高团队整体医疗水平,加强医院的优势学科建设,才能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 刘明瑜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