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武汉高质量发展建设热潮中,他们是武汉科技工作者的“最美缩影”,也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诠释者。——6月2日,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武汉市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在武汉科技馆举行。现场发布了10位2023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获得者。
“能够获奖,我感觉非常地荣幸!我自己并没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可是今天却站到了这样一个光芒四射的奖台上,这是大家对我工作的高度认可,也鞭策我更加努力前行。”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师丁翠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自己非常开心,想到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关心和支持,看到市委市科协如此隆重地筹备,特别地感动。习总书记说,我们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要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地推进科研创新,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光荣使命。她将继续努力,在自己的领域践行自己的使命。
“这份荣誉既是激励也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鞭策。”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研究部主任闫昊明说,“我的博士后导师曾担任过NASA地球科学部主任,他一直醉心科普工作,其对科学的理解之深和对科普的满腔热忱对我影响很大。”他认为科研和科普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做科研时可以留心记下适合做科普的故事,做科普时受大众反馈也能给予对科研问题的启发。“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我们无论在科研还是科普上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未来会继续为之努力,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闫昊明说。
奋斗进取正当时,科技铸就中国梦。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周小国表示,很荣幸被评为2023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有些激动,更多的是忐忑。围绕长江大保护的痛点难点,长江环保集团目前正全面推进以管网为重点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周小国分享,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技人员一定要乐于学习、终生学习,要继续发挥好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在生态环保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长江大保护“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助力长江水环境质量根本改善。
“我们需要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年轻人投入到铸造科技行业中,去传承、发扬这门工艺。”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周建新告诉记者。每个专业都需要投入,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像新能源汽车中先进的一体化车身,金属零件占比就很大,传统的发动机或航天发动机中,它的占比都很大。而作为科技工作者,主要还是要有奉献精神,要爱国,要能够创新,要能求实,在奉献当中协同育人。为了与科学家精神相辅相成,他们团队还形成了华铸团队精神——“感恩、团结、坚韧、实干”。
“在科研之路上没有捷径可走,要下最‘实’的功夫来‘啃’最硬的骨头。”47岁的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荆武在市政行业一线奋斗了28载,亲身经历和参与武汉许多重大市政项目的建设,见证了武汉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他看来,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想在科研之路走深走实,就要学习并践行科学家精神,不要想着“走捷径”,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更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韧劲。
“我会把这份荣誉当成对我们团队的鼓励和鞭策。”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书记姜正军寄语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要深入田间地头,搭建起科研成果和实际应用的桥梁,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获得2023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我很激动。”湖北航天飞行器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项目技术总负责人梁深根谦虚地表示,这份荣誉体现了武汉市民对航天事业的支持,是属于全体航天人的,自己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他认为作为老一辈航天人,要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航天人。自己会永葆爱岗敬业的钻劲、开拓创新的拼劲、甘于奉献的韧劲,将全部余热奉献给航天事业,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让我国的航天发展处于世界前列。
“首先感谢武汉市政府对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关心与重视,同时也祝贺今天一起获奖的各位科技工作者。”中科院水生所的谢平研究员表示,科技工作者也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从事生态环境研究的学者,他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把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他共勉说,科技工作者要持之以恒,不畏权威,敢于创新。自己将为守护武汉的水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时代信念,做出更大的贡献。
“获评2023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我感到非常高兴也很荣幸。这既是对一个基层医生,一个中医工作者的褒奖,也是对全市中医工作的一种肯定,对于我院工作的一种肯定。”谢沛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在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中取得了很多成就,已经根植到中国文化中。中医在促进中华民族乃至中华民族身体健康方面意义比较重大。目前,中医传播应该要有多种展现形式,这对进一步拓展宣传中医,宣传中医精神很有帮助,希望抖音、网络媒体、数字纸媒等媒介一起,合力宣传好中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