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属学会,各区科协,企事业科协,在汉高校科协: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和推动科协事业发展中发挥学会组织应有的作用,研究制定了《2023年学会学术(学会党建、国际)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023年3月20日
2023年学会学术(学会党建、国际)工作要点
2023年,学会学术(学会党建、国际)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政治引领,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升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社会公信力,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学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以有效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目标,以加强学会党的建设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学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把握学会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全面推进学会建设,提升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切实增强学会在科协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发掘先进典型,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学会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质量。
1.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采取学习交流、一线宣讲等形式,开展富有特色的学习活动,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上来。
2.完善学会党建工作机制。在市委两新工委的指导下,以成立武汉市科协科技社团党委为契机,建立健全科技社团党建“六个一”工作体系和“一单一诺一书”工作机制。指导各学会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增强科技社团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3.加强学会党建工作的指导。落实学会党组织书记工作责任制,研究制定《学会功能型党支部工作规范》,加强对学会党组织的工作指导。加强学风道德建设,组织动员科技人员主动参与科技伦理治理,开展科技伦理宣传,传播科技伦理知识,增强科技伦理意识。完善学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开展针对性意识形态风险研判,加强学会功能型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监督指导。组织学会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干部培训,不断提高学会党务干部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巩固提升学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4.实施“同心炬会 科耀江城”党建引领能力提升行动。围绕新时代下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等专题,开展能力素质提升专项行动。聚焦国家所需、社会关注、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发挥学会专家和人才聚集优势,开展学会助力集聚区专项行动。
二、强化学术引领,激发学会组织创新活力
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学术引领,围绕学科前沿和武汉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打造学术活动品牌,提升学术交流能效,进一步发挥学术交流对自主创新的先导作用。
5.组织实施学术交流平台项目。围绕“智能制造 自立自强”主题,举办武汉市第十届科学年会开幕式暨学术报告会。面向学术前沿、学科热点和交叉融合领域,支持学会开展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青年科学家论坛、综合交叉学术交流、前沿高端学术交流等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促进学科繁荣以及创新人才成长,提高学会服务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6.支持在汉举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立足于推进我市国际化进程,继续鼓励并支持市属学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科协等,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在汉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
三、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学会规范化管理
以市委巡察整改为契机,加强分类指导,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分优先、重点和特色三个层次分类推进学会发展,使好学会更好、弱学会变强,结构不断优化。
7.着力激发学会活力。深入学会走访调研、现场办公,摸清学会情况、听取学会意见,指导学会优化负责人结构,扩大会员代表性和覆盖面,建立完善会议制度、财务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保障学会依法依章规范运行。着力破解学会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管理方式、学会党建等难题,推动全市学会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8.开展规范学会管理工作专项整治。印发《学会组织通则》、《学会工作手册》,开展规范学会管理工作专项整治。突出问题导向,把学会换届、年检、变更作为推动治理改革的重要关口,采取致函提醒、约谈、上门现场办公等方式指导和督促学会依法依章程规范运行,对创新发展不力、活动不经常、管理不规范的学会进行相应处理,落实软弱涣散学会退出机制。
四、注重示范引领,推动学会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科普工作是学会主要业务工作之一,一流学会必须要有一流科普。积极组织各学会发挥行业优势,开展公益科普服务,促进科研成果科普化,为本专业领域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树立学会科普理念,把科普工作融入学术交流,完善学会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建设。
9.搭建学会科普工作平台。围绕“四个面向”以及社会热点和重大科技事件,鼓励学会充分利用年会、交流研讨会、论坛等同步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学会科普工作传播力和影响力。组织学会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的科学素质。鼓励多学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共享资源及平台,协同推进学会科普工作。
10.持续打造“院士科普工作室”品牌。发挥院士领引作用,以学会为平台,凝聚更多专家团队、科技工作者的群体智慧开展科学普及,打造学会科普高地。通过云课堂、短视频等新媒体矩阵,融合学会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等传统线下传播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形式各样的系列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形成广大群众认可、喜爱的学会科普品牌,培育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学会科普新生态。
五、拓宽交流渠道,提升国际交流水平
发挥优势创新性地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对外交流的层次。实施青年科技“朝阳计划”,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开展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聚集海外人才智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科技与经济相互融合,提升国际交流水平。
11.持续实施“朝阳计划”。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继续设立专项基金,以拓展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通道为着力点,培养后备科技领军人才、符合一线需求的适用人才,鼓励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建立一支高层次后备人才队伍。
12.深入开展中国科协“海智计划”。进一步加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湖北(武汉)工作基地人才离岸工作联络站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离岸工作联络站海外平台优势,深入挖掘企业海智人才、项目需求,广泛汇聚海外科技社团、技术转移、科技服务等资源,助力高质量海智成果转化落地。鼓励武汉海外科技人才较为集中的企业、科研机构、园区新建海智工作站点,对海智活动取得成效的站点给予相应的支持。落实“有进有出”的工作要求,对现有海智站点运营模式、工作成效进行调研指导,加强年度工作考核。支持和鼓励武汉大专院校、市属学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积极开展双边、多边、“一带一路”、港澳台等高水平科技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