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网讯 为深入实施党员干部“下基层 察民情 解民忧 暖民心”实践活动,7月19日上午,武汉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光勇,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华,以及党政办、科普部、武汉科技报相关负责人一行赴东西湖区调研科普基地建设情况。
陈光勇一行先后前往武汉乡村旭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武汉维农种苗有限公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基地建设状况,为基地发展“把脉支招”。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陈文胜,党组成员、副主席黎兰献,区科技馆馆长孟艳芳等陪同调研。
“我们科普课程都是到围绕季节设计的,带孩子们到地里认识当季蔬果,从看颜色到闻香味,最后再尝味道,还会手把手教大家用锄头,让青少年们在大自然里劳动的同时,切身感受农业科学魅力。”武汉乡村旭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主要从事农业科研生产、科普教育、劳动教育、研学实践等业务,栽培、展示着“板蓝根油菜”“蟠枣”等新、奇、特的各类果蔬。
在武汉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陆基养殖鱼菜共生新模式示范基地里,记者看到,10个齐胸高的鱼池整齐排列在大棚里,池边一块块特制的白色方形泡沫板上,种满了空心菜、薄荷等蔬菜,颜色青翠,长势喜人。“这里主要采用‘鱼菜共生’复合耕作体系,将养鱼的水经过微生物分解,释放出养分,滋养循环池上种植的蔬菜,蔬菜根系吸收水中的养分后,同时将水体净化,这些干净的水又回流到鱼池,供鱼生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主要经营特色农产品、快速消费品等,基本每周都会围绕季节性农作物或相关节日开展科普活动,帮助大家了解基本的农业知识,让年轻一代感受科技兴农的力量。
“这样状如耳朵,晶莹剔透的菌类叫做玉木耳,具有减少血液凝结,润肺,化解结石等功效。”武汉维农种苗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雾气缭绕的木耳养殖大棚里向大家介绍,这些玉木耳采用“吊袋式栽培”,利用图像采集、AI传感等高科技手段预判菌包生长状态,通过不断调整种植区域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及二氧化碳浓度,以帮助菌包在适宜环境下生长。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在围绕种苗生产服务、打造精品农业等领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向青少年普及种苗生产、现代农业、特色瓜果等知识。
调研会上,郑华对三家公司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开展科普活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希望大家能进一步通过特色农产品展示,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方式吸引更多人群广泛参与,普及科学知识,带动农民增收,充分发挥科普基地的技术推广作用,为辖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今天调研的三家都是非常重视科技、重视科普教育的企业,基地规模都很大,是有条件能把农业科普做得更好、更充实的。”陈光勇充分肯定了三家公司的科普基地建设情况,并提出两点建议:一,结合基地自身特点,进一步规范、充实科普内容,制作出更具特色的标杆科普产品;二,扩大科普活动覆盖人群,开展形式更多样的科普活动,持续发挥科普阵地作用。陈光勇表示,希望大家能充分利用基地的科普硬件基础设施,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打造极富特色的科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