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技工作者

80后公路与桥梁工程师陈军洋:技术创新铺就“天路”

发布日期:2022/5/13 15:18:01      来源:本站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人物简介:陈军洋,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设计事业中心总工程师。这位80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20年,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在科技管理与创新工作中取得了卓越成绩,被评为2018年“全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并入选2018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多次获得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项目总工、大桥五一奖章、大桥局劳动模范、先进科技管理工作者等荣誉。


陈军洋在项目现场

闯出大别山,迎战长江水
      2002年,大学毕业的陈军洋来到中铁大桥局工作,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的他磨砺出一身吃苦耐劳的本领,一路的成长伴随着艰辛的付出和超常的毅力。
      在经过赣定高速、泰赣高速等项目的历练后,陈军洋于2005年来到地处大别山深处的岳潜高速公路项目部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穿越荆棘、蹚过小溪,在施工现场各个作业面来回穿梭;夜晚,他通读规范、研究技术、制定方案,认真学习技术理论知识。5年的坚持,他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筑牢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后,陈军洋来到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建设工地,参与北锚碇施工技术管理。得益于之前的施工经历,陈军洋鼓起勇气挑战66米的大型沉井基础施工,多年积累的经验也让他有了大胆创新的底气,他参与的“大型沉井施工新型水循环系统”的技术研究荣获中铁大桥局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获评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


陈军洋在高原的项目现场

挑战更高海拔,迈向更高目标
      顺利通过“大山”和“长江”的考验后,陈军洋毅然决定挑战高原、进军西藏。他在工作的第10个年头,开始了建设西藏之旅,一干就是7年。
      2012年,位于西藏林芝的川藏公路通麦至105道班段工程项目开建,项目所在地平均海拔2000米,位于号称“通麦天险”的死亡路段,经常发生崩塌、滑坡、落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陈军洋主动申请来到川藏公路项目负责技术工作,这里的工作经历让他终生难忘。在担任项目部总工程师期间,他带领技术团队通过技术创新成功解决迫龙沟特大桥多项技术难题。
      西藏林芝每年的5月至10月是雨季,处处分布着吸血蚂蟥。陈军洋每天奔波在施工现场,几乎每次回来时衣服都是湿的,并且上次换下来的湿衣服还没晾干。陈军洋咬牙坚持,在医务室简单拿点药、最多打个点滴就继续工作。
      2015年8月17日,陈军洋所在项目修建的迫龙沟特大桥桥位处发生了特大泥石流,泥石流和洪水冲毁了本就简陋的公路,项目部成为一座“孤岛”。“孤岛”上陈军洋和同事冒着大雨,不畏危险,仅用一天时间就在近百米宽的河面上建好了跨江溜索,为运送各种生活物资和人员撤离提供了保障。同时,陈军洋还加入抢险保通突击队,参与修建排龙0号钢便桥。冒着随时会发生二次泥石流和次生灾害的风险,他带领前期策划人员步行8个多小时,途经40余公里泥泞的山路和流淌着冰水的河谷,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技术方案的定型,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了长度91.44米的三跨装配式公路钢架桥的建造,保证了两岸每天700余人次的通行安全。
      2017年初,西藏日喀则农村公路项目开建,海拔4300—5000米,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建桥铺路,不仅要面对施工技术的难题,更要有直面生与死的勇气。作为一名“老西藏”,陈军洋再次主动申请到一线。3月份的施工现场最低气温零下20℃,风大、气温低、气压低、氧气最为稀薄,虽然有过西藏经历的陈军洋身体也适应不了,严重时还会出现面部浮肿。陈军洋最初的2个月基本是靠吸氧维持。就这样,陈军洋硬是一直坚持到工程基本完工。“缺氧不缺精神,路途远思想更远,海拔高意志更高”是对陈军洋的生动诠释。


陈军洋在西藏日喀则农村公路项目地

才下西藏高原,又往南疆沙漠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负责公司工程技术和科技管理工作的同时,陈军洋还担任新疆和若铁路S3标项目部总工程师。和若铁路S3标地处戈壁沙漠,昼夜温差大,风力强、频率高,时常还会有沙尘暴。陈军洋结合项目特点与难点,积极开展铁路工程新型预应力装配式桥墩施工技术研究以及风积砂在路基填筑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形成技术研究报告1篇,编制施工工法2项,申报受理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新疆和若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授予陈军洋“优秀施工组织技术管理工作者”称号。
      砥砺耕耘二十载,科技创新结硕果。“十三五”期间,陈军洋参与并负责成功申报优质工程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行业协会科技奖励11项、中国中铁科技奖励4项、局级科技奖励18项,省部级工法9项、中国中铁级工法16项、局级工法44项,授权专利34项。

      陈军洋带领技术团队通过技术创新成功解决迫龙沟特大桥多项技术难题,并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中铁大桥局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迫龙沟特大桥获评西藏自治区“雪莲杯”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Copyright ©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