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网讯 “有生命体才能有智能,生物智能的本质就是生命体为了适应生存发展,趋利避害而产生的能力。”在5月17日举行的湖北2022“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纪念大会暨刘经南院士信息通信科普工作室成立一周年活动中,来自卫星导航技术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与来自生物学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围绕5G+北斗如何助力农业发展,如何让老人生活更有保障等话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对话。
通信领域与生物学领域如何跨界合作?刘经南院士说,现在有很多智能交互技术和空间感知技术的启发都是来源于对生物体的研究,特别是定位导航授时领域的技术发展,而这些技术又赋予了生命体更多能力,极大推动了生命体发展。
邓子新院士表示,5G+北斗技术发展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显而易见的变化,但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变化人们却很难有明显感知。“实际上通信技术对生命科学发展也影响深远,比如健康码就是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采集数据,才能让疫情得以控制。”邓子新表示,通信技术与生命科学之间是联系紧密、相互促进的。
“2021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占比已经达到了18.9%,这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数字技术和相关技术的融合发展为这一挑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刘经南院士表示,围绕智能助老现已研究出一种针对老人与小孩的关爱型接收器,它不仅可以精确发现使用者姿态是否发生改变,若摔倒则会及时上报给监护人,并详细记录摔倒的相关数据,还能根据使用者是否长时间在同一地点徘徊等情况,判断其是否迷路,从而提供帮助。“200多年前,人类平均寿命在30岁左右,现在能达到80岁,这离不开科学发展,它大大提高了人类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邓子新院士表示,长寿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表象,支撑它形成的条件就是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