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科教资源密集,科技场馆遍布武汉三镇,除武汉科技馆外,各区即将建成的科普场馆有东西湖区、蔡甸区等,社区小小科技馆约50余个。纳入市科普教育基地管理的市直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自然科学类科普场馆约30个,还有科普教育基地100余个,基本形成了一个立体、多元的现代科普展教体系,较好地发挥了科普主阵地作用,促进了武汉市公民科学素质有效提升。市科协高度重视科技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和整合科普资源优势,不断满足社会公众的科普需求,结合“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同时,市科协全还力推进青少年创新教育中心建设。坚持新老馆错位发展,以“国内首创、国际一流”为建设目标,以展示创新成果、传播创新方法、激发创新意识、聚焦创新实践为建设理念,加快推进科技馆老馆维修改造暨市青少年创新教育中心建设,将中心打造成展、教、研、赛一体的创新成果展示平台、创新理念实践平台、创新赛事活动平台以及创新教育交流平台。
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宇宙及宇宙各类天体的形成、结构和演化的科学,是人类迄今为止探索愿望最强烈的自然科学之一,也是人们对其了解掌握最迅速的学科之一。科学家们通过对深空探测技术的突破和手段的更新,对许多未知领域的探索实现了质的飞跃。在东湖之滨喻家山建天文台科普馆,犹如在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与天文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是开展科普教育、宣传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与阵地,很有必要,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关注支持。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建议:
1、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要求,要大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创新科学文化公共服务机制,着力推进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建设,促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型企业等科普资源的开放开发,切实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水平。
2、支持和指导高校、科研院所机构、企业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开发科普资源。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
3、在场地、经费均有保障的情况下,积极支持“武汉喻家山天文台科普馆”立项工作。将加强科技场馆建设纳入《武汉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因地制宜建设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的开放性科普活动场所,为推进武汉市的科技、旅游、文化、教育增添靓丽的名片,为武汉市民和中小学生提供仰望星空的科普实践基地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