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学术活动

急诊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抗疫战场上的排雷兵

发布日期:2020/3/26 18:51:06      来源:本站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岁末年初,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快从武汉席卷神州大地。对所有人来说,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而对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更是一场短兵相刃的战斗。急诊医学科作为医院的前沿窗口,是医院抗击疫情的“桥头堡”,更是阻止战火蔓延的第一道防线,急诊医护人员是前沿阵地的白衣战士,是抗“疫”的排雷兵,急诊人都冲在战“疫”的最前线,每个急诊人如同卫士般在面对未知患者感染风险前严防死守,与死亡赛跑,以及承受着超负荷工作压力,片刻未曾离开。急诊人没有退缩和恐惧,他们时刻牢记属于急诊人应有的初心: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他们在抗击疫情中的风采将为大家一一呈现。

    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做为协和医院最早迎战疫情的科室,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急诊科监护室从12月中旬就开始收治华南海鲜城相关的重症肺炎。即使在发热门诊成立之后,稍微重一点的发热患者还是不得不转到急诊救治。在张劲农主任的领导下,急诊科在留观室开辟了一个相对隔离的区域,专门收治合并各种基础疾病及需要机械通气的最最危重的肺炎患者。张主任组织专家连夜撰写《武汉协和医院处置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策略及说明》,提出了疫情防治的“协和解决方案”,发布后点击量瞬间突破100万。1月下旬疫情越来越严重,最多时急诊留观室同一时段容纳了近30位病毒性肺炎患者。形势过于严峻,院领导当机立断决定成立发热门诊A4留观区。樊红副主任从美国回来顾不上跟家人团聚立即投入组建工作,急诊科共派出了14位医护人员,有力地保障了A4留观区的正常运行。此时原则上急诊科不再收治肺炎相关患者。然而当A4留观区满员,发热门诊压力过大时,仍然有病毒性肺炎患者不得不送到急诊科抢救,急诊科一天复苏好几例是常事,风险度极高的气管插管、吸痰、咽拭子取样等操作更是不胜枚举。当时医院防护装备极为紧张,大家为了患者安危,在防护物资没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仍然毫不犹豫迎难而上。如今疫情拐点已过,急诊科的战斗仍远未结束,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并不以发热为首发表现甚至整个病程都无发热,越来越多的其他危重患者如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合并了病毒性肺炎……急诊科一方面要保障所有患者的充分救治,另一方面又要尽量杜绝新冠肺炎被收入普通病房……他们,不写奔赴前线的志愿书,因为他们从未离开过战场一线;他们,不握起右拳宣誓,因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践行着誓言……武汉协和医院急诊人,他们一直在战斗!
    急诊外科赵刚主任自疫情开始,吃住在医院,统筹协调急诊门诊及病房危重症患者救治以及新冠肺炎患者的排查工作,协调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使科室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开展。积极筹集防护用品,在物资紧缺与急诊高暴露风险的情况下全力保障急诊外科人员的防护安全,科室人员实现零感染。关心科室医护同仁的健康状况,积极为需要隔离住酒店同事联系酒店,针对社会矛盾多发的状况积极联系警卫力量保障同事安全。作为急诊外科主任与急诊医学科副主任,他坚守病房,不惧风险,让大家有坚定的信心!郑海副主任,程平书记,陈庆永教授不顾个人安危,接连为高度疑似新冠病毒肺炎患者行急诊手术。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们都在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生命。当脱下防护服的瞬间,汗渍早已渗透了衣服,那一刻,手术成功了,他们早已忘记了疲惫!急诊门诊汪理教授、吴汉青医生、陈锦皇医生在长期承担繁重的急诊任务同时还主动请缨,积极报名参加发热门诊。吴汉青医生家中年幼的双胞胎儿子无人陪伴,已连续奋战多日。汪洋教授,他的妻子怀孕多月在家,他没有选择陪伴而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义无反顾地选择到门诊岗位,彭万勇医生甲状腺肿瘤术后,仍坚持在急诊门诊上班,以自信乐观的态度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刘苏南医生与他的夫人同在抗疫一线,相距虽近却无法相见,成为最美抗疫伉俪。方开锋、方志医生在门诊爆满情况下,参与危重症患者抢救,在设备不足的情况冒着被感染风险徒手行心肺复苏。陈阳龙医生二胎小孩才几个月大,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守岗位。
    协和西院抗击新冠肺炎的发热门诊成立于2020年1月15日。当时武汉市内疫情爆发,医院紧急组织以急诊科为主体的发热门诊医护队伍,由急诊科主任孙鹏同志负责发热门诊医疗工作,就是这样一支临时组建的“多国部队”,在院领导的统一指挥下,顽强战斗,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关口。发热门诊成立之初,就诊人数迅速攀升,来自武汉市各个区的新冠病肺患者慕名而来。1月下旬,门诊量飙升至400-500人,留观室、抢救室和输液室人满为患,最紧张的时候3张输液椅子拼在一起,就躺着一个急需抢救的患者,医护人员穿梭其间,一天下来大家的嗓子都是哑的,累得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科室只要有抢救,负责医生李寿彭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谢少华主任每天清理留观的30多个危重患者,任劳任怨。王磊、陈丹丹、张晓薇、张盼等年轻医生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上一个夜班就是12小时。当时医疗防护资源紧张,为了尽可能节省每一套隔离衣,大家工作期间不敢多喝水,吃饭就是几口干粮对付,尽管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但是整个团队没有一个人抱怨退缩,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如果说门诊工作是疫情的前沿阵地,那么西院120工作就是抗击疫情的前哨。郑晓芳、万力等年轻医生承担着武汉市内新冠肺炎危重病人的转运工作。一趟转运工作常常需要耗时2个多小时,和新冠患者挤在不足5平方米的狭小车厢内,120急救人员常常是隔离衣内的内衣被汗水湿透还未干,就匆匆忙忙需要去转下一个病人,深夜里只能转运间隙在车上休息片刻,随时待命下一趟出车任务。除此之外,发热门诊还承担了新冠核酸采样工作,这个工作需要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感染风险极大。王甜甜、尹娟医生在高峰时日均采样量达到150人次,但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风险大的工作,我们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越是迎难而上,迄今发热门诊就诊万余人,共有15名医护人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只临时组建的“多国部队”已经成长为抗击疫情的“尖刀连”。孙鹏医师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

    辛勤工作在抗疫一线的还有协和急诊人张进祥副院长和他率领的工作在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2020年2月18日下午17:00接到上级命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简称武汉协和医院)闻令而动,托管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张进祥任院长、副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于2月21日下午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收治、救治工作。建舱之初,张院长迅速将来自广东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省第十六批医疗队、江西省第七批医疗队、天津市第九批医疗队、上海市心理医疗队、安徽省医疗队、武汉协和医院医疗队共计428人迅速拧成一股绳。江汉区政府第一时间部署成立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临时党支部和病友临时党支部,让院内的党员群众有了“主心骨”,让原本紧张无助的病人增强了治愈信心。张院长带领下的团队积极搭建病友与医护、安保等工作人员的沟通桥梁,面向全体病友发起捐献“抗疫”血浆倡议,12名舱友签订康复后捐献血浆意向书,被新华社、《湖北日报》、汉新闻、《楚天都市报》等媒体报道,在全国起到很好的推广示范效应。同时他们还深入开展病友互助志愿服务,利用广播平台提供抗疫正能量,设计发布全国首创“战疫”表情包。通过萌萌哒身着防护服、佩戴大口罩的医生表情包,传递医患互助正能量,起到增强医患沟通、鼓舞士气的作用,深受医患广泛喜爱,被《中国日报》《人民日报》等国内多家媒体关注。



张劲农主任隔空阅片、指导会诊(上)急诊科医护人员正在抢救一例重症肺炎患者(中)张进祥院长和方舱工作人员合影(下)


    永远的坚守者—同济急诊人。急诊,24小时应诊,从无间断,无论白昼黑夜,无论是否新春佳节,她永远伫立在那里。急诊人是与时间赛跑的人,我们的战友有桃李年华的花样少女,也有不惑之年的魅力大叔;有而立之年的大鲜肉,也有天命之龄的知心大姐……我们都是坚守急诊阵地的战士。
    他说:“我要保护好我的兵!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年轻人,没穿上白大褂时,是父母疼爱的子女,穿上了白大褂,他们就成了与病毒厮杀的战士。”,他是我们的科主任李树生教授,更是我们的定海神针,疫情来临,无论是最早急诊科应对疫情的流程梳理还是后期重症发热病房的改建,他都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往前冲,有将如此,战士便战无不胜;他说:“病人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这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他是急诊医学科党总支书记钟强教授,他作为同济医院第一批医疗队队长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身体发出“警告”,不得不暂时离开自我隔离,康复后又第一时间返回金银潭医院继续支援,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本色;他说:“关口前移,多学科联合,精细化管理是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三大法宝!”,他是光谷院区医务处处长、急诊医学科副主任祝伟教授,在抗“疫”战场上,作为光谷院区的医疗负责人,他统筹兼顾,协调各方;作为急诊科副主任,他深入一线,与大家同甘共苦,风雨同舟,有他在总能给我们带来信心与希望!她说:“我不是铁娘子,能撑到现在无非是想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她是急诊医学科党支部书记严丽教授,从十二月底以来,她一直工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不仅保证急诊科的正常运转,下了夜班后还继续支援发热门诊,在前线战斗的同时,第一时间宣传身边人身边事,给战友们呐喊助威,加油打气;他说:“真心觉得病人可怜,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把这个死结解松一点!”,他是急诊科副主任房明浩教授,他支援金银潭医院担任重症ICU医疗组长,已连续作战近两个月了,一直用他的坦然淡定、沉着冷静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说:“没有迈不过的坎儿,也没有打不赢的仗,一切都会好起来!”,她是急诊科总护士长黄素芳主任护师,是我们大管家,前方的战士、后方的人员物资、还有感染生病的同事甚至是同事的家人朋友,事无巨细、一应俱全地操持着,并用她高度的职业敏感、精湛的专业技术指导奋战在前线的护理人员;他是急诊科的陆俊,他用健康的身体保护了大家,他与病魔顽强斗争的精神也鼓舞着每一个急诊人;还有急诊内科李欢,原定于农历正月初四回老家举办婚礼,得知人员紧张,毅然在“封城”前坐上了开往武汉的末班车,做了一次“落跑新娘”;中法急诊的龚静和急救中心的徐凯是抗疫一线的夫妻档,为全身心地投入战斗,赶在封城的最后一分钟将孩子送到了高速路口;为了鼓励患者和我们自己,急诊科重症病房的李朝霞和彭克灵自编自唱,为大家送上鼓舞人心的美妙歌声;急诊内科的曾格坚持每天给感染肺炎又没家人照顾的婆婆送饭,这是我们生活的城市,身前身后站着的尽是乡亲父老,身为医务人员的我们是他们眼中最大的希望,我们退无可退,避无可避,当然义不容辞,纵然披荆斩棘,亦逆流而上,永不言弃——誓与武汉共存亡!
    战友们除了完成滞留急诊科的危重患者的治疗,还需不停地接待120转入和自行来院的各类患者,所有抢救设备、留观用床都已用上。我们实行“四班倒”,为不影响工作和不浪费防护物资,战友们从穿上防护服那刻起,就开始连轴转,不喝水、不上厕所,每次上班,贴身的衣物都被汗水浸透。但是,当你走向急诊大门,门诊台的护士已起身接待,尽管全副武装,仍然挡不住那双含笑关切的眼眸;当救护车的鸣笛呼啸而至时,抢救室立刻穿梭有与生命赛跑的身影;当刚完成一场抢救,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已身心俱备时,只要有抢救命令,立刻精神抖擞;当你刚抬起手想开口时,穿着防护服的“大白”立刻变身灵活的胖子,来到你身边帮你排忧解难……我们一直积极乐观,勇敢坚强。

    我们是急诊人,我们是永远的坚守者!




同济医院急诊科获得的媒体报道(上、中)、急诊科李树生主任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下)


    “白天抢救室20个危重患者,日间留观4人,上呼吸机6人次。病人直接排到门诊大厅门口了。最后担架车没了,监护仪没了,氧气坛子没了,输液架没了,插线板也没了……晚上7点走时,留给夜班16个病人,4个上着呼吸机,还有4个可能要上无创呼吸机。今晚又是一场恶战!”
    这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胡念丹1月29日随手记下的一组数字,也是一个多月来这支急诊团队的工作常态。
    武汉,清晨。急诊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魏捷望了一眼窗外的曙色,翻看着手边的交接班记录,她平静地整理了一下,开始重复每一天进入诊区前要做好的准备工作。当熟稔地完成一道道消毒程序,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和口罩,魏捷转过身往急诊区的走廊走去。
    这一段时间,急诊区里都是病人,医护人员已经没有可以进行交接班的地方了,只有局促的走廊能够装下12、3个人。这些天天在一起战斗的战友,其实大家并不好辨认彼此,好在每个人都在防护服上写了名字,魏捷的身上就一个字“头”。
    在魏捷眼里,这些每天在生死较量之间奋战的医护人员都是她的“孩子”,他们疲惫却始终笔挺的身姿是那些前来求助的患者最大的依靠。
    魏捷从事急诊工作37年、重症医学工作10年,早已习惯了紧张到无法呼吸、沉重到难以纾解的工作状态。但是这一次,魏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大家都极度辛苦,疲于应对,为了患者,我们几乎耗竭了所有精力。然而,在突发和狂暴的疫情面前,我们俨然已经是一支真正的、非常能打硬仗的战斗部队。每一名急诊人都已在日复一日的艰苦磨砺中成长为最优秀的抗疫斗士”。
    急诊科,在任何一家医院都是“前线”。疫情爆发以来,魏捷和党员骨干杜贤进、田丹、丁瑜、万曦等人组成的急诊科团队,在新冠肺炎的旋涡中从“前线””直接冲到了“火线”。
    这段时间,魏捷一有空了,常和“孩子们”说起当初来找她看病的那个老太太——她握着魏捷的手,求魏捷收自己住院。“那一刻,患者除了医生,真的无所依靠,她只是想和我们握着手,每天都握着手。你只有握着她的手,她才会觉得安全。”
    92岁的顾爹爹,大年三十被送到急诊抢救。魏捷团队检查后发现,老人虽无发热咳嗽现象,但有重度双肺感染,生命垂危。医护团队在安全防护下迅速抢救生命,随后立即进行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在内的系列检测。在团队的精心救治下,老人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75岁的沈婆婆因发热伴呼吸困难前来急诊,病毒核酸检测证实为阳性。急诊团队给予面罩吸氧以及抗病毒、抗感染、激素等治疗。在急诊抢救室隔离治疗4天后,老婆婆的呼吸困难症状完全解除,生命体征平稳。
    在这场战役中,急诊团队除了救治急救病人外,还承担着其他学科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往往是救助电话一来,他们就得立即出发。但魏捷很自豪地说:“急诊人的知识结构是横向的,技术储备也很全面,关键时候稍做梳理和整合,就可以解决很多临床问题。淡定从容、临危不乱、团队协作,是急诊人最大的特点。”
    “作为一名医生,除了要勇敢,更要有智慧。医生只有保护好自己,才有机会去救治更多病人。”

    这段时间,随着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初显成效。目前,魏捷带领的急诊科和重症团队主要集中精力救治高危重症新型肺炎患者。她在“人民急诊工作群”里写道:“到了春暖花开的那一天,我们约定一起先相拥大哭再扬天长笑!如果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那么我们就是英雄的急诊!”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在战役前线奋战


    中南医院2020 年1 月初,面临趋于爆发的疫情,医院综合各方因素考虑,拟成立隔离重症病房,急诊病房作为首批科室入选,于2020 年1 月3 日开始进行改建,额定重症床位15 张,短短一天的时间内,在谢丹护士长的带领下,清空在院所有患者,完成三区两通道和缓冲区改建,进行全员穿脱防护服流程规范培训、完成保洁及后勤保障等相关人员培训,规范对患者的隔离管理和禁止家属探视。于2020 年1 月4 日开始收治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持续至2020 年3 月12 日。在69 天的抗疫过程中,隔离重症病房服务医院的整体安排,举全科之力经历了两次整体搬迁,过程顺利。累计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82 人次,均为重型及危重型,需要经鼻高流量或者无创呼吸机支持,其中28 人次进行了有创呼吸机支持治疗,5人次进行了ECMO 支持治疗,他院ECMO转运1例,6 人次进行了CRRT 支持治疗。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3例ECMO 患者康复出院,急诊抗疫使命胜利在望。


中南医院急诊科ECMO操作上机(上)、ECMO患者顺利出院(中)、急诊ECMO团队(下)


    2019年进入12月,呼吸道疾病患者数量猛增,梨园医院急诊科护士每天执行的咽拭子标本采集医嘱是往年同期的三到四倍,而甲流乙流阳性患者数目更是激增,敏锐的急诊科护士长张军辉在还不知道可能隐藏的敌人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时候,总是一次次的嘱咐所有的急诊科护士,取样时一定要戴好手套和口罩,避免和患者的交叉感染。这时的她们没有防护服,没有n95,有的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医用口罩和一身工作服!紧接着每天输液的患者人数猛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在现有的状况下科内护理人员改变了排班模式,增加门诊输液室工作时间,将流感和发热患者单独放置。事实证明这一明智的决定在疫情初期就有效的减少了传染几率,保护了患者也保护了我们的护理人员。
    所有人都含着泪咬着牙,一呼百应众志成城不眠不休战斗在最前线。她们除了是医务人员,她们同时也是女儿,她们也是妻子,她们也是妈妈。但在这一刻,她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白衣天使!急诊科的所有医护人员们他们都是最棒的,有马上步入退休年龄仍然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更多的是一群90后却身经百战的娃娃兵们!
    急诊科主任魏守荣面对疫情24小时待命,除了急诊内科的正常值班,还承担了发热门诊的轮班工作,一面为了工作,一面还要为同事们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防护物资!
    还有我们的四位高年资医生:于杰、刘志高、陈敏,他们都有着慢性疾病,但是疫情面前,他们一直都在........
    张军辉护士长总说,她的这批小护士们,是她最心疼也是最懂她的人,等到疫情结束的那一天她一定要把完完整整的她们交给她们的父母和亲人。
    还在哺乳期的护士张欣,她的老公是协和医院的医生,也是多少个日夜没有回家了。她毫无怨言,有一次她突然在护士长面前哭了,张军辉问:“你哭什么?”她说:“我觉得你们太可怜了,不能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能回家,不能见亲人,有的同事甚至在自己亲人倒下了都不能前去照顾。大家都不知道在医院呆了多少天了。”张军辉说:“可怜什么,你看我们还健健康康活着,能吃能喝。你再看看病房的病人们,他们哪一个不比我们可怜。要想大家都平平安安的回家和亲人团聚,就要坚强一点,不能认输,等打赢了这场疫情战,我们和病人都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可以陪家人。”张欣抹掉眼泪:“护士长,如果需要我,我可以随时来加班。”没有豪言壮语,但却字字戳心。
    还有已经回了老家的护士郑蕾,被张军辉一个电话就召回了医院。赶到火车站时没买到改签的火车票,急得直哭,电话着问张军辉怎么办,张军辉说你把手机给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我帮你想办法,然后当场一个视频她就直接被送上了火车。把老人孩子都送回河南的护士侯琦汇,来不及放下行李就又踏上了返回武汉的火车。还有一个90后的小姑娘余佳瑶,每天就想着帮护士姐姐们送点吃的喝的,帮忙安抚惊恐的病人和家属。早在封城前,张军辉的人已全部召回。
    急诊科唯一的男护士李军,在封城的第一天就和张军辉一起奋战了十几个日日夜夜,最终肺部出现了问题。有同事倒下了,张军辉揪心得痛,李军做CT的前一刻还说从家里给大家带了很多好吃的,做完CT后整个人就呆住了,默默的把吃的都收走了,他说他不想害大家,要大家远离他,帮他开的药拿给他,他远远的站在门外,他跟同事说你就走到这,把药丢地上,你走了我再来捡,我不能害你们。30多岁的壮小伙,一下子苍老了。他在拿到结果的第一时间是在电话里和张军辉交待好未完成的工作:我不想传染给你们,就不和你们一一道别了,帮我告诉领导,我没有完成任务,我很愧疚,如果我能活着出来,我一定再回来和你们一起战斗。他的话成为张军辉不能承受之痛。
    他们都是这次疫情中千千万万最美逆行者之一,正因为有了他们用生命的守护,才有了疫情的控制,才有了千家万户的安宁。他们做的事算不上经天纬地,但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铭记。彭伟-即将退休的我们的老师,生病在家依然努力的想为我们做些什么;王式林-在隔离期满要求立刻归队的战友,邹婷-因为疫情倒下了,但是护士长说过她会等你回来;李倩、程锐、王双凤这批90后妈妈们,你们都是最棒的;武小宁、方凤平、张颖推掉了回家的行程,坚守岗位,你们都是最棒的!
    很感谢很多社会爱心人士源源不断的送来的爱心和医疗物资。还有很多不留名的好心市民送来食物和用品。感谢有你,有我,有他,有大家,有我们每一个人的齐心协力,再大的灾难我们都能扛过去!前两天听到一首疫情公益歌曲《武汉伢》里面的一句歌词很深入武汉人民的心:这是我的家,我们守护她。如果有一天她也需要我,搭把手就过了。

    待得疫情过后,春暖花开,你们依然是急诊前线那道最靓丽的风景!



梨园医院急诊科在抗疫前线奋战


    中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邬明负责急诊ICU工作。疫情爆发后,正在外地休假的邬明突然接到电话,唐忠志主任推荐他紧急支援武汉市肺科医院。挂断电话,邬明没有半点犹豫,当即买好了回程的高铁票,安顿好妻子、儿子后,奔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第一时间带领医疗队展开对接工作,开展防控培训,并进驻收治危重患者的重症监护二病区,收治患者。他每天吃住在科室,值守在一线,白天带医生收治病人,晚上住在科室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气管插管、纤支镜检查等高沾染风险的操作,他都坚持独自完成,尽可能把危险留给自己,减少队员们被感染的风险。发热病人激增,急诊科抢救室负责人陆卫华带领的急诊团队一直都没有放松,新冠肺炎爆发前期急诊医护每天都要接诊少则三百多例,多则四百多例的就诊患者,其中发热的病人超过6成,急危重症患者明显增多。1月6日医院开设发热门诊,团队抽调4名经验丰富的急诊先锋支援发热门诊组建和开展工作,并和唐忠志主任一起实地观察改建发热门诊留观病区,危重病人增加了一道安全保障。另一方面抢救室工作任务相当严峻,初期医院还没有改造,由于病人量大,病情发展迅速,床位紧缺,部分疑似病例滞留急诊重症隔离区,防护装备紧缺,而急诊团队则是365天24小时从无退缩,严阵以待。其中陆卫华、冯雁明医师等长期在重症隔离区处置危重疑似病人及处理疑似病人尸体工作,不幸被感染了肺炎,经积极治疗安全康复后再次投入急诊抗疫的战斗中。急诊ICU医生方庆作为医院派出的第二支支援地方医疗队队长2020年1月26日,带22人医疗队负责武汉市七医院二病区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务。从组织物资、协调人员,到制定救治细则、安排人员值班、抢救危重症患者等一系列工作,亲力亲为,一直工作在第一线,24小时吃住在科室,经常忙碌到凌晨三、四点。到目前为止,做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病房一直满负荷运转。积极关注患者心理治疗,做了一系列心理治疗的举措,受到央视等多家媒体的报道。截止3月15日,共累计收治125名病人,治愈出院115人,治愈周期、治愈率等各项医疗指标均在武汉市同等医疗机构前列。急诊科护士长林莉被抽调武汉市肺科医院组建重症监护病房2区,承担了大量组建及护理工作。万娅莉及韩璇作为科室2位资深副护士长及科室总务姚秀芬承担了本院急诊护理的大量工作,包括疫情期间的各种报表,各种医用防护物质的保障,生活保障物质的调配,安排人员抽组、值班培训、并兼顾抢救危重症患者等一系列工作,一直工作在第一线,24小时吃住在科室,经常忙碌到凌晨。武汉市石牌岭急救站是我院急诊科的院前急救团队,负责人任萍。承担武汉市120急诊站点任务,并承担武汉驻汉部队的各种应急保障任务。疫情初期被武汉市急救中心指定唯一拥有负压仓转运功能的急救站,承担确诊及疑似新冠肺炎危重病人的转运工作。医院成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后,须组建重症监护病房并开展ECMO技术,唐忠志主任协调人手,想尽办法召回在外进修学习的同志,抽调EICU精英李波及马健医生和护理骨干第一时间支援医院新冠肺炎重症监护病房。

    在全国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战“疫”下,在全国各行各业全民参与和努力下,“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相信要不了多久,疫情的阴云终将过去,胜利的阳光终将照耀大地!那时,希望我们能都带着自由畅快的呼吸,带着感恩之心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用坚定而自由的步伐去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


中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在抗疫前线奋战


    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做为此次疫情的“风暴眼”,战疫至今可谓是不畏艰险,砥砺前行。大事难事显担当,早在2020.01初,在急诊科艾芬主任的坚持下,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加强防护,积极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当中。在人力物力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急诊科克服困难,承担了南京路和后湖两院区急诊和发热门诊的工作,日接诊患者多达1000余人次。多名同事患上新冠病毒肺炎的情况下,急诊科广大同仁戮力同心,仍战斗在抗疫一线。有2位女医生家中父母均患新冠病毒肺炎,但她们毫无怨言,积极救治肺炎患者。患病的同事也积极要求康复后早日回到战场。急诊科主任艾芬同志自疫情发生以来,未有一刻休息。她舍小家,为大家,敢为人先,每天都在临床一线和大家一起奋斗,到病房和急诊查房,联系防护物资。正是有了这样一位有担当的主任,急诊科才能在这次疫情当中继续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武汉市中心医院新年来临之际,艾芬主任为大家鼓劲加油(上)、急诊留观病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下)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这几天脑海里总想起鲁迅的那句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医院官网上,围绕这次抗疫的文章已经91篇了,大家肯定很好奇,怎么没有看到急诊科,平时做什么事急诊科永不服输、势必争先的劲头哪里去了?虽然大家共处一院,甚至只有一墙之隔,但大家真不知道急诊科直面了什么?正视了什么?这次是全市所有急诊科集体失声,你也许还记得五医院急诊科主任咆哮过一次的视频,有些人看了视频后在笑,那是因为你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现在,我来讲讲这些发生在眼前的故事。
    2019年12月底我科接诊发热、咳嗽患者开始增多,起初大家都没太在意,因为按照惯例,每年急诊内科就是这个时候以呼吸道疾病为主病人数量开始增加,偶尔给咳嗽严重的病人做肺部CT会出现片状感染;起初仅仅是戴个一般口罩,2020年1月13号病人量猛增,每人常规行肺部CT检查,50%就诊患者肺部CT呈片状感染,1月15号80%患者CT结果都报告片状感染。于是大家开始二级防护;1月17号病人突如洪水般涌入,在急诊内科门口排起了长队,日接诊患者量平均达到600余人次,急诊输液300余人次,每日抢救6-8余人,我们不得不安排专班护士在现场导医分诊、维持次序。医生根本没有时间吃饭、喝水、上厕所,更不用说休息时间了。当时住院部也已人满为患,急诊留观室早已超负荷运转,抢救室观察室里面每日躺着4-6人等候住院。我记得有一对母女双双感染,母亲病情较重,在急诊输液三天后病情无好转,女儿担心母亲,多次找医生沟通,只求一张床能让母亲住院。面对一床难求的实际困难,科主任当即与医务科主任联系,说明缘由后和住院部一起想办法,在不违背院感规定情况下增设一张床位,把母女俩同时收入院,虽然母亲两天后就去世了,但女儿还是千恩万谢;还有一个老爷爷,120送来的时候氧饱和度只有80%,他媳妇是市中心医院,患者病情又比较紧急,科主任四处联系床位,均被告知已满,起初家属意见很大,经医务科主任和科主任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及家属反复解释,并让人先在急诊留观室留观,科主任和急诊医生每日上下班都去看望患者,护士一天多次给他吸痰,照顾饮食起居,最终这位老人虽因基础疾病太重去世,但家属不仅没有责怪,反而不断感谢。1月23日,120送来一位54岁脑干出血同时合并新冠肺炎的患者,病房床位已经全满,患者病情十分危急,氧饱和度不断下降,立即对患者行气管插管,但家属知道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后拒绝陪护,我们急诊科医护人员又当起了陪护员,整整两天一夜大家轮流陪护患者,不离不弃,直至患者去世。这样的事情每日太多太多……,全科医务人员仅仅在元月份就创纪录诊治9000余次,抢救150余人次,输液达到了8000余人次。2月份,医院成了定点医院,急诊科改成了发热门诊,我们急诊人,又奔向本院呼吸科和雷神山医院以及金银潭医院,投入了新的战斗。
    当时全省防护服急缺,我们医院也一样,院领导还是优先保障我们急诊科医生和抢救室护士每人每天有一件防护服,由于急诊科在一楼,病人较多,不得不开窗通风,刚穿上防护服会汗流浃背,衣服全部汗湿,冷风吹过的时候汗湿的衣服像冰一样搭在身上。由于连日的劳累,我们护士长不幸病倒了,这时候魏主任身上的担子更加繁重了。我们急诊科全员都去做了肺部CT,唯独魏主任没有去,他总说自己抵抗力不错,又没有任何症状,不会感染。我们知道他是怕如果一旦他确诊了,急诊科怎么办?他一直在坚持,直到全院开始派医生支援急诊科,他才去做个肺部CT,果然已经感染了,仿佛这个结果在大家意料之外,也在大家意料之中,魏主任和胡护士长为急诊科付出了太多太多……

    这场战斗即将接近尾声,我们也在隔离期间休息,准备恢复正常上班状态了。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我们急诊人不会惧怕任何一场战争,我们愿用我们的生命和赤诚守护脚下这片土地,为岁月静好、山川无恙。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团队参与抗击疫情工作


    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急诊科是医院的最前线,负责大量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全年无休。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急诊科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在这里,病毒隐匿更深、隐藏着更大的风险。作为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面临着巨大的病毒感染风险。自1月上旬,急诊一线医师明显察觉到,发热的病人突然剧增,肺部CT提示肺炎的患者成几何倍数增长,急诊同仁明显感到压力倍增,但由于信息的滞后,大家没有得到特殊防护,仅仅一个外科口罩防护下,认真接待处理每一位患者。随着疫情加速蔓延,在有限的防护下,科室主任万少兵、58岁的主任医师汪建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急诊科全体同仁没有一天休假,奋战一线。每天接诊数百例发热患者,四五十例肺炎患者,此时的急诊科门诊排长龙,抢救室、留观室躺满了危重病人,为了保护病人安危,急诊科做好预检分诊,隔离,科室消杀等相关工作,合理分区,正面迎战!
    迎战病魔,他们义无反顾,但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在一个多月的高强度奋战中,三医院首义院区急诊科共有5名医护人员倒下了!为此大家并没有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期间不乏有“以身作则,模范标兵:万少兵”,他从12月底至今,始终坚守在急诊与发热门诊一线,接诊了上千例疑似、确诊的肺炎病人。在疫情的初始阶段,防护装备极度匮乏,万少兵把有限的防护服让给年轻的医师,自己则使用重复消毒的防护装备进入一线;有“抗疫夫妻档:余平、李叶子”,他们同为夫妻,又亦为战友,坚守各自岗位,舍小家为大家,勠力同心,共同战“疫”;有“战胜肺炎不忘初心勇向前的排头兵:典万康”,2月1日不幸确诊感染新型肺炎,在同事们的精心护理与照料下康复,家人得知后强烈建议其再休息两天,但他不顾家人反对,只是给家人发去一张光头照,选择再次请战,他说:我没有什么高尚的情操,只是不愿当逃兵!
    急诊人不仅拥有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能力,更有服从大局的观念,无论在抗疫的哪一个岗位,首义急诊科全体成员始终冲锋在前。2月15日,应武汉市疫情整体防控需求,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急诊科临时关闭,全员进入隔离病房救治确诊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期间共救治肺炎患者80余例,经过精心救治全部康复出院。

    3月8日,再次根据疫情需要,从隔离病房撤出,重启首义院区急诊科。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大量的危重症患者蜂拥而至,首义急诊人认真细致的接待每一个病患,首先做好新冠肺炎的排查,千方百计的安排病人住院。疫情至今,三医院首义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无私奉献,他们都未曾踏进家门一步,舍弃家庭、舍弃妻儿奋战一线,如今战斗仍在持续.......但他们坚决要打好这次人民战争的保卫战和阻击战!

武汉市第三医院急诊科团队活跃在疫情战场


    急诊科作为所有战役的前沿阵地,我们武汉市第四医院的急诊人永远冲在最前线,在战役初期,别人曾开玩笑的说我们是在“裸奔”,防护装备缺乏,“缺衣缺罩”,急诊人在这种情况下救治病人。大家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在医院,在护理部的支援下,大伙咬紧牙关,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在这里非常感谢那些不畏危险,来急诊科帮助的白衣天使们!
    每当回想起年前,当病人一天天增多的时候,当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当诊室外看病的病人排队到大厅的时候,当急诊科的医生夜晚十二个小时不吃不喝不拉,当我们的护士没有时间吃饭,喝水的时候,当夜班护士累的瘫倒的时候,当护士带着哭腔向我求助的时候,当得知我们的医生,护士感染病毒的时候,我禁不住眼眶湿润,无语凝咽。我想没有任何时候比作为一个急诊人而感到骄傲,没有任何时候比以有这样一个团结的大家庭而感到自豪。“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每当我想起急诊科,就会想到这首诗,我想这就是对我们所有医务人员,对我们四医急诊人的最好诠释。  
    “革命同志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武汉市第四医院东院区也被征用为新冠肺炎病人收治点后,急诊科响应号召和安排,“天女散花”,积极支援病房抗击疫情,大家继续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今天我看到窗外的樱花开了,春天来了,病毒也快走了。我与春天有个约定,我与急诊科的小伙伴也有个约定。待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待尽情奔跑,自由呼吸;待武汉解封,疫情结束;我想和大伙一起去欣赏武大的樱花,自由的气息,如画的江山!



武汉市第四医院急诊科在抗疫前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在这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职业使命告诉他们一刻都不能停歇,为危重患儿护航,那就是战斗中的排头兵---急诊人
    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儿童医院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响应,毫无怨言投入到这场“战斗”中来。作为整个医院最前沿的科室,为了保护科内的医护、就诊患儿及家属不被感染,急诊科蔡小芳主任对科内布局进行调整,火速联系院感科,制定出最科学的防护通道,并对各类防护物品穿脱及使用进行培训,确保人人过关。目前,科内人员零感染。
    1月30日,武汉儿童医院被定为武汉市儿童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全院内科、外科病房合并的合并,改建的改建,各类流程、制度、规范更是层出不穷,变化迅速,让人应接不暇。由于病房改造,收治病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蔡小芳主任的电话24小时畅通,常常半夜接到科内同事打来的电话,不管多晚,她总是积极联系各个部门,确保危重患儿得到及时救治。
    在医院的统筹安排下,门诊其他科室均停诊时,急诊科站在最前线,不断的学习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点,改变急诊常规预检分诊模式,在原有的“五级预检分诊”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道“发热预检分诊”防线,及时的筛出危重症及传染病,确保每一位来院的患儿得到相应的救治。
    急诊总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尤其在这种特殊时期。由于封城后,各类物资极其稀缺,有时候吃饭都成了问题。好在医院为我们医护人员订制了盒饭,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无后顾之忧。前段时间,一位爸爸带着身患脑瘤的女儿从外地千里迢迢来院就诊,晚餐时间因为不知从哪里可以为女儿弄到晚餐而哭泣,赵媛媛护士主动拿出自己热腾腾的盒饭交到家长的手中,让家长感动不已。后来我们才知道,她是新闻热搜小网红。
    某天夜里,一位爸爸怀抱着不满3个月的小宝宝来到急诊预诊台,看着他欲言又止焦急样子,唐周颖护士急忙上前询问。原来,这个幸福的一家三口,妈妈和宝宝都感染了新冠肺炎,都要办理住院。而此时,由于没有其他亲人协助,妈妈需要立即去旁边的六医院住院救治,但此刻,由于疾病导致缺氧,妈妈全身乏力,已经不能走路了。这个年轻的爸爸实在无能为力了,我们护士立即帮家长租来轮椅,帮其照顾宝宝,让他安心的去送妻子住院。2个小时后,当护士把喂得饱饱的,哄睡了的宝宝安全交给家长时,那位年轻的爸爸含着眼泪不停的说着“谢谢!谢谢!真的太谢谢你们啦!”。
    应收尽收,我们绝不轻言放弃任何一个就诊患儿,秉承医者仁心尽尽最大救治。急诊留观在全院床位告急的时候,我们是确保患儿平安的最后防线,我们一直无怨无悔默默坚守着!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推着重载型转运车、转运监护仪、氧气瓶、呼吸机等转运标配,急诊医护带着危重患儿穿梭在医院的每层楼,形成了一道美丽而感人的风景线。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急诊收获了太多感人的故事,收到了太多的谢谢!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感激就是对急诊人的肯定,病毒无情人有情,急诊人永远是抗疫路上的先锋队、排头兵,我们为你而战,永不退缩!





武汉儿童医院急诊科团队在疫情前线


    2020年1月,大家都沉浸在鼠年将至的兴奋之中,孝感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急诊同仁们仍象往日一样忙碌着,科主任江涛,护士长黄晓霞深知,对于急诊人来说,永远是逆行人,别人的节假日,也正是急诊人更忙碌的时候,因此他们也象往年一样,抓紧在年前布置春节中的各项工作。然而一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疫病已如暴风雨般来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急诊人勇敢地奋战在抗疫一线,为孝感夺取抗疫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谱写了一曲急诊人战疫情的时代新歌!
    从1月初开始,急诊病人明显较往年增多,大多是发热或咳嗽的病人,到腊月27,急诊内科门诊病人增加更明显,每日就诊量达近300人次,急诊门诊排起了长龙,这时医院已开了紧急会议,传达了关于新型冠状肺炎的的相关消息,急诊医务人员已深知此病的传染性与严重性,但急诊门诊全体医务人员没有畏缩,在当时防护用品不足的情况下,仍勇敢地冲在防疫第一线,科主任江涛在急诊病人突然增加时,毫不犹豫地亲自参与急诊门诊,尽管他只穿着简单的防护,事后他说,其实也挺担心的,自己到无所谓,尤其担心传给自己的家人,但当时病人太多,根本不可能细想这多;急诊内科门诊的6位年轻医生也经受了考验,每一次上班,从上班一直忙到下班,除了普通按顺序就诊的急诊病人,还间断地要参与急诊抢救室病人的抢救,张馥医生多次说,她看病人看得都快要崩溃了,但仍咬牙坚持着;尤其是上夜班,基本是一晚上不能休息;陈玲医生老公是重症医学科医生,在重症隔离区工作,而她自己也在急诊门诊上夜班,一儿一女只好委托给父母辈带养,一家人数周不能相聚,然而她没有怨言,当她所在小区封闭,她被拦阻不能出来上班时,她首先想到的是不能丢下急诊病人,及时与科主任联系,甚至从楼顶翻栏而出去上班。孙萍医生刚生了小孩,还在哺乳期,也一直坚持在急诊门诊上班,未满半岁的小孩也只好丢在她父母家,数周不能相见,每谈及此事,她都有些伤感。蒋思源,聂珍,方龙这此些年轻的医生也在这次疫情中经受了考验,每当看到他们脱下厚厚的防护服,取下护目镜,口罩这些防护设备,露出满脸压痕的笑容时,都会感觉这是世上最美丽动人的笑容。
    急诊120永远是医疗战线的急先锋,任何大的疫情,灾情都少不了急诊120医务人员的身影,随着孝感的封城,急救患者及发热病人到医院救治基本上靠120救护车来转运,这使得急诊120的工作量巨增,是平时工量的3倍, 而在转运的病人中,因为都是没有确诊的病人,感染的风险随时存在,尤其是转运重症需急救的患者时,120医务人员在封闭的车箱中急救病人,风险更成倍增加,医生冯高灿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轮转到急诊时正值春节及防疫战时期,主动放弃春节休息,投入到120的抗疫一线,夜班高强度的劳动致其抵抗力下降,终于使她病倒住院了,住院期间急诊科江主任每次打电话问她病情,她都说没什么,人很好,不用担心,会尽快恢复参加防疫战的。
    疫情期间封城后,医院各临床科室逐步关闭,整个普通内科住院部,仅合并成了4-5个科室,而急诊内科病区作为急危重病人最后的治疗阵地一直保持着,急诊中毒,急诊感染,急诊神经,多专业疾病患者,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即使是在疫情时期,这个时候医务人员不仅是劳累,因为急诊病区病种复杂,在这个特殊时期,不可避免地会收到病毒肺炎的患者,尤其是2月中旬,医院呼吸内科病区撤消,原则上所有的非新型冠状肺炎的病人均收入急诊内科病区,使急诊病区的医务人员面临更大的院内感染风险,谁都不能百分之百保证所收的肺部感染病人中没新冠肺病人或处于潜伏期,病人可单间隔离,可医务人员哩?
    整个疫情期间(1月中旬到3月中旬),急诊内科病区出院人次达200人次,除了本专业病人外,承担了全部非新冠肺呼吸科病人的救治,抢救危重病人90余 人次,其中抢救后死亡 5人次,还承担了其他各专业内科的无床病人的周转,为医院抗疫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负起了急诊人的提当。

    急诊科江涛主任说,疫情战中我对急诊人讲得最多的两句话,一是我们急诊没有医学观察期,大家一定要学会自我隔离,同事间也要提防,不能太亲热,对家人也要尽量远离;二是我知道你们很累,知道你们的付出,但现在是特殊时期,你们不要有任何怨言,现在要讲的是奉献!。这就是疫情下的急诊人,也许这期间他们对不起家人,对不起亲朋好友,但他们无愧于病人,无愧于自己的职业,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孝感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团队活跃在多个抗疫战场


    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当家家户户正沉浸在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和幸福中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悄然来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在武汉蔓延,并开始辐射全国,紧邻武汉的黄冈迅速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第二战场。黄冈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前沿阵地,更是责无旁贷,冲锋在前。在此期间,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视疫情如命令,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忘我工作,发扬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做到了急诊普通患者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救治两不误。
    急诊科有的医务人员是医院双职工,老人都不在身边,小孩没人照顾。由于近期疫情,发热、呼吸道病人显著增多,急诊的工作量是平常的3倍多,面对汹涌而至的病人,他们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坚守在最前线。休息的人员主动请缨,到科室加班轮守,增加诊室,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就诊、输液、留观转运等候时间,避免交叉感染。面对短时间增加的大批病人,有的医务人员嗓子都哑了、腰都伸不直了、腿都麻了……但是大家都没退缩,继续奋斗在最前线。
    医生程斌和护士钱菲是我们急诊科的一对恋人,原计划正月初八的婚期也因为疫情主动延期了,但是他们俩并没有丝毫的怨言,而是默默的战斗在一线,“我们就当婚礼已经举行了,主任、护士长和科室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跟我们在一起,这些病人也算是我们特殊的贺客吧!”这是程斌笑着说的。
    医生赵凝衡是外地人,预订了正月初一的火车票回科室值班,了解到科室忙的热火朝天,人员紧缺,主动要求提前回来值班,但因为疫情,汽车、火车停运,各高速、公路封闭,只好在黄石大冶,冒着寒风步行穿过黄石大桥、浠水散花,到达医院后出现发热,赵凝衡仍坚持道:“我做好防护还是可以上班的”,但考虑到目前形势,科主任万里鹏坚决要求她回家休息,居家隔离观察,并告知她一定要高度重视,每天按时测量体温、按时上报,隔离期满马上工作。
    “护士,我好饿啊,我还没有吃饭呢”,科室里在等候就诊、转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者说道,因为家属害怕传染,无法陪伴在身边,没有人送饭,也买不到。“去值班室把我们值班人员的方便面分一部分送过去吧,别饿着他们”护士长秦清说。因为冠状病毒的肆虐,人们的生活状态完全改变,有的民众出现恐慌、担忧。我们来不及多想,在早期防护用品不足的情况下,无一人退缩,坚持守护在患者身边。因短期内新增大量病人,病床不足,为了保证一些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急诊科扩大了隔离病房、隔离观察室,为急危重症患者、疑似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同时对一些恐慌、担忧的患者进行心理安抚,为茫然无措的患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知识宣教,缓解患者心中的恐慌与不安。抢救危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风险系数大大增高,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没有一丝退却,在患者生命的终点,尽心为患者服务。
    1月22日,医院接到黄冈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指令,要求将黄冈市中心医院确诊及疑似患者全部转往救治点黄冈市传染病医院集中隔离治疗。接到指令,万里鹏主任主动请缨,几十名患者他一趟一趟地转运,连续转运13个小时,直到次日凌晨才转运完毕。
    黄冈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18名,护士27名,舆情期间,急诊科累计出诊、转诊4500多人次,急诊量10000余人次,全科室全部吃住在科室,坚守在一线。
    面对严峻的疫情,保证急诊科高效、有序运转,进行合理分工。万里鹏主任、秦清护士长、司机队长左军及时调整排班,增加人手。万里鹏主任负责急诊科总体协调调度,并负责确诊患者及疑似危重患者转运工作,万鸿主任负责急诊门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秦清护士长负责护理工作总体协调,黄云峰主任助理负责发热门诊疑似病人转运,郑操主任及介入科全体医务人员负责增援急诊科及后勤保障。在统一安排下,全员参与到疫情防控救治一线,累了互相鼓励,相互扶持,按照既定计划有序、高效的完成上级领导指派的各项任务。因在舆情中为黄冈市新冠肺炎患者因收尽收、有效隔离、集中治疗作出了突出贡献,科主任万里鹏获黄冈市人社局记功奖励,并火线入党。直到现在,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依旧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逆行而上,不忘初心,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医务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我们相信,在习近平主席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市领导及医院领导统筹安排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中国人民、湖北人民、黄冈人民克服不了的困难、迈不过去的坎。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急诊人一直在路上!


黄冈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参与抗击疫情工作


    在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就从武汉开始向全国蔓延,鄂州毗邻武汉,形势十分严峻。鄂州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和病人救治的第一线,誓要打赢这场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战。急诊科是直面这场疫情的一线科室,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张巍主任、彭小兰护士长和卢丹护士长带领全体医护人员,救护车司机和绿衣队积极开展各项院前院内工作。培训疾病的相关知识、应急预案、救治流程、会诊流程、院感防控、安全防护等等,确保每一个环节安全把控,每位工作人员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全面抗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在这个战场上我们谱写了一个一个可歌可泣的战曲……
    新冠肺炎在鄂州全面爆发之前,张巍主任出于职业的敏感,一开始就很关注这个病。因为急诊科是患者就诊的一线,我们有很大概率最先接触到疑似或确诊的病人,如果不加以防范,就会有很大的风险。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刻,1月19日有一例发热病人到我科就诊,当时张主任对他进行急救处置之后,回到办公室看到我们没有戴口罩,立刻严肃地批评了我们,说这个病毒传染性很强,让我们把个人防护当做一项工作纪律严格执行。看着张主任认真又带着忧虑的神情,使我对新冠肺炎有了最初的认识。    当新冠肺炎肆虐鄂州之后,张巍主任就日夜坐镇科室,因为他要负责全市病人的转运和院内急救抢救工作,统筹安排院前院内和住院部相关工作事宜。自从全市机动车限行、居民全面封闭后,病人看病就尤为艰难。为了让广大市民安全的、便捷的就医,张主任身上的重担越来越重。“病人基本情况……,好,急诊科立刻接诊病人……”,手机24小时不离手,频繁的调度协调让手机都发烫了。鄂州市第一例确诊病人转运他更是全程陪同运送,以确保转运流程通畅和双方医院的无缝衔接。  
    在诊室的办公桌前询问病情,体格检查,书写病历,交代病情,健康宣教;在抢救床旁气管插管、止血包扎等急诊急救处置;在走廊上与患者家属耐心沟通;办公室桌旁及时网上阅读影像图片,及时掌握患者病情……都有我们张巍主任忙碌的身影,有时候因为突发情况半夜还能看到他在诊室认真地工作。
    门诊停诊之后,急诊科的工作量急剧增加,原有工作流程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为了让急诊工作流畅的进行,他到各个岗位亲身体验,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同事们反映的情况,及时制定出新的制度和工作流程,便于大家快速、高效地应对这繁重的工作。在忙碌工作的同时,他时常关心大家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对于感染新冠肺炎的同事也及时的给予关怀和照顾。有时候我们会跟他开玩笑说:别把自己搞垮罗!到时候我们就是没爹的孩子啦!而他却说:我是不容易垮的,作为一名党员和一科之长,我应该要带好头,也必须做好表率! 
    彭小兰护士长于1993年参加工作至今,这不是她第一次主动请缨抗击疫情了。早在17年前,SARS肆意横行之时,她才刚刚成为一名护士长,便主动报名,前去一线参与抗击SARS。17年后的今天,新型冠状病毒肆意蔓延着她所生所长所热爱的城市!而她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医务工作者和老党员,她毅然决然地冲到前沿:“我有抗击SARS的工作经验,此时正是发挥我作用的时候,作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上!谁上?有困难的地方就有我,我必须和我的团队战斗在一起”
    1月22日凌晨3点,彭小兰护士长接到一个电话,关于新冠病人紧急转运的通知,她来不及收拾行李、来不及话别家人就奔赴了医院,这一离开她做好了与病毒抗争到底的准备。每天她和科室的同事们在一起同吃同住同战斗,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晚上忙到深夜,有时一个电话她都会亲自赶到,指导大家做好防护和消杀。本来年底工作就很繁忙,她和家人也是聚少离多。疫情抗战打响之后,她的爱人也很快地加入战斗,家里的小孩无法顾及,懂事的女儿,知道妈妈的使命,是职责所在,并且还不断地为妈妈加油打气。
    从疫情战开始,她已经坚持驻守在科室40多天,她爱人心疼她说让她休息哪怕半宿,她说疫情情况讯息万变,只有站在一线她才能了解最新动态,做出最快地反应,因此不愿放松一分一秒!
    彭小兰在工作中是一个行动派,作为党员,作为护理骨干,用实际行动来说话,她一直走在抗疫前面。
    作为急诊科的“大管家”,她不仅要安排科里的护理相关工作,合理安排每个岗位,保证岗位最优化,还要保证每位成员休息好,呈现最佳状态;在科室忙碌之际,也会冲上前帮忙到救护车上接病人,到抢救室参与抢救处置等等,可以说是哪里需要哪里帮;全力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和安全防护的培训,并且每天不厌其烦地督促并参与做好科室、转运车辆的消毒和个人防护工作;要做好防控工作,物资必须要跟上,在紧缺的状态下,彭护士长亲自把控,保存并分配资源,做到物物件件都要经手;“人是铁,饭是钢”她每天将我们的一日三餐安排到手,生怕哪位同事还饿着肚子,有时候有的同志忙的误了饭点,彭护士长还为大家准备了干粮,她总说“要保证工作,还要保证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全科70多人的起居生活都是彭小兰护士长在照顾,现在彭护士长的口头禅都变成了“xxx出来吃饭啦、吃不饱吃我这份” “做好防护啊”“某某地方消毒了吗”“来!来!吃东西”……等等,就这样她将这疫情期间的后勤保障服务安排的妥妥当当的。这样暖心的护士长谁不喜欢。
    她认为只有融入到工作当中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才能明白护士、带领护士、凝聚群众,只有最温馨的港湾才能战胜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这才是我们心中的白衣战士,平凡而伟大,细微到生活中琐碎的点滴。她时刻记得保障同事的安全是她最大的责任,她常跟护士们说不提倡带病坚持工作,不提倡疲劳作业,一定得保持充足的精神状态,才能抵抗疾病,更好地照顾病人,有身体问题一定要说出来。每天她都是满面笑容面对我们,呈现一片轻松姿态,实际上是她以身作则,想让大家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目前的形式。
    在这场疫情战里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辛苦繁重的工作,也不是对可能感染的恐惧和忧虑,而是急诊病人的心理建设和思想工作。彭小兰始终不敢忘记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带头做好病人和家属的解释安抚工作,协调沟通各项事宜,以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稳定大家的情绪,提醒大家注意个人防护,鼓励大家认真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天职。
    “和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是急救站的工作宗旨。疫情发生后,彭护士长带领全科护理人员积极开展各项演练、培训,努力提高疫情应对能力,并严格执行急救车消毒措施,落实医护人员防护规范。每接一位病人彭小兰护士长都要对出车人员的防护和救护车的消杀认真督导,把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问诊、分诊、留观、转运........每一个岗位都有彭护士长“天使”般飞奔的身影。
    虽然疲累,但她不忘初心,时刻以病人为第一出发点,精心护理着每一位病人,做了大量细微工作。她深知关爱患者身体的同时更要关爱他们的“心灵”,她带领护士们商讨出了详细的心理治疗方案,消除他们的孤独、恐惧和焦虑情绪,尽可能满足其所需。彭小兰还经常将自己那份餐食送给别人,用以消除病友的陌生感;在病友和家属惶恐不安时,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在他们因疾病痛苦不堪时,轻拍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患濒临绝望时,亲切而坚定地告诉他们,希望就在眼前。当有人问起彭小兰护士长:“你不怕感染吗?为什么这么拼命?”她总是笑着回答:“你们把生命托付给我们,是给予我们最大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你们的信任!”很多转诊或出院的患者都对急诊科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因为使命,坚守在第一线;因为职责,为同事遮风挡雨;因为亲情,过家门而不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急诊科承担着全市新冠确诊、疑似病例及危急重症病人的转运工作,院前急救护士长卢丹带领同事们在“刀尖上行走”,用身躯筑起一道平安健康的铜墙铁壁。
    由于新冠肺炎的强传染性,最让卢丹揪心的就是每一位参与转运工作人员的安全。为此她在科内反复开展医护人员防护规范的全员培训,每一次出诊都像大姐一样唠叨出诊人员的防护安全,尤其是接送确诊病人时,一般都要强调个两三遍心里才踏实。
    “很担心他们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当中被感染,毕竟实战与日常培训还是有区别的,只有经常与他们加强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上的动态,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一次近距离和确诊病人接触,心里还是有一些担忧的,但当时想到只有自己摸清楚了交接的流程和细节,才能保证同事们以后在接触这种病人过程中的安全。所以,这也是我作为护士长的责任。”卢丹说。

    1月22日凌晨3点,接到第一个关于新冠病人紧急转运的通知,卢丹来不及收拾行李、来不及话别家人就义无反顾的投入战斗,她全程参与此次确诊患者的转运工作。卢丹说:“第一次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带着口罩、护目镜与患者密切接触,心里还是有些恐惧,但作为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后续的每一次确诊病人的转运,卢丹都要严格检查医护人员的防护服是否穿戴规范、有无破损或漏气,并再三强调每一个接诊交接细节,直到转运医护人员完全掌握,她才放心让他们出发。




    “其实他们心里也会有焦虑,所以每一次出行,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亲自帮助他们穿好防护服,不断地为他们加油鼓劲”卢丹说。
    在这个敏感时期,科室里每一名医务人员及驾驶员其实心里都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卢丹作为科室负责人,她不仅做好了工作上的协调,还要从心理上安慰每一个医护工作人员,坚定大家抗击疫情的责任和使命。
    “她教我们穿脱隔离衣以及防护服,每天鼓励我们,从心理上给了我们力量,还在生活上帮助我们。后面我们慢慢也觉得只要把防护做好了,心里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科室的护士对此深有感触。
    疫情不结束,我就不回家!作为护士长,日常诸多工作都需要她协调,每一天都要忙到晚上八九点,考虑到工作便利和家人安全,从1月22日开始,她在科室已经驻守将近2个多月。
    卢丹说:“与家人通电话的时候,都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的担忧,好几次我都听出了女儿说话时的哽咽。但我们都知道,这个时候,必须有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镇守前线’,才能让后方无忧。所以家人还是更多地支持和鼓励着我。”
    这是我们急诊科日常的一幕,每天都是人满为患的,自从门诊全面关闭之后,需要就医的人员都集中在急诊科,除了日常需要急救的,增加了很多买药人员,还有陪检人员新冠肺炎筛查,涉及到专科还要联络相关科室来进行会诊……
    每一位就诊者都要到分诊台进行分诊分流,根据他们的需求和疾病,分流到不同的区域,避免人员集中。在这里要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询问病史,打印出分诊单,告知他在何处交费何处就诊。
    对于一二级危重病人,我们第一时间要送进抢救室进行急救处置,同时安排家属挂号,对于三无病人,我们还要联系相关单位取得家属的联系。
    对于妇产科、五官科、肿瘤放化疗等特殊患者,我们还要负责询问病情之后,电话联络相关专科科室如何安置此类病人,根据他们的指示我们妥善的安排他们就诊。
    分诊台上的两台电话,每天铃声都是此起彼伏,双响奏的场面,那叫一个热闹,有打电话来咨询病情的,询问床位的,请会诊的,请求安排手术的,请求安排床位的,联系救护车的,救护车接车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还要对新冠肺炎预防工作做得不好的来访者要加强宣教,针对他们的疾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适当的时候还要对某些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安抚,对于行动不便者,我们会适时的提供轮椅和担架车,根据转运级别由绿衣队师傅和医护人员负责转运护送检查住院
    在诊室的门口,大家都有序的排着长队,耐心的等待,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大家出来看病很不容易,诊室的医生拿出一百分的努力,十二分的专注,认真地询问病史和检查,做完相关急诊处置之后,对专科性的问题及时的电话请相关科室医生来进行会诊,力求让每一位患者的疑问得到专业解答。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的疫情,我们还设立了排查新冠肺炎的区域——陪护筛查处。在这里负责为住院患者的陪护和寻求专科治疗的患者进行筛查,这样就可以把这部分人分流过来,避免聚集。
    在急诊科忙碌的场景总是少不了抢救室,在这里来就诊的患者大部分的急性情况都是在这里处理,如何如何的急救我就不一一阐述,我只想说在新冠性肺炎疫情这个特殊时期,每处理完一个患者都要对仪器设备用物处置消毒的工作,合理安排患者处置等让抢救室繁忙的场景更上了一个层次。

    自全面封闭式的管理之后,大家出来看病就更加困难了,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显得尤为艰难。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救护车,就承担起解决他们困难的“救命草”,每天120的通知单,不停的出现在屏幕上,急救的铃声,时刻响彻在我们急诊室内。为了与新冠性肺炎患者区分开来,我们都是集中车辆进行救治和转运。救护车使用后及时的按规范进行消毒,从而保证病人及我们的安全。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突如其来的疼痛、紧急发生的危险、疑似感染的患者……这些都不可预料,面对疫情的肆虐,直面病毒的急诊人,心里也曾有过些许担心,些许害怕,但职责在身,重担在肩,面对疫情,我们责无旁贷,必需逆行而上,牢牢坚守“抗疫”的第一道防线,是院前急救人一直坚守的初心和使命。抗击疫情,优质护理,我们一直在行动,希望我们所付出的精力能早早的迎来春暖花开的一天。
    没有呐喊,不意味着不是英雄。我们无需宣誓,因为还来不及誓师就已投入战斗。我们亦无需奔赴前线,因为我们一直坚守在战场的最前沿。早期,新冠患者大量涌向急诊,因为对新型病毒缺乏认识,来不及防护到位就已经投入战斗,先后有数名急诊人不幸感染,我们的队伍战斗减员。身处如此忙碌、复杂、高风险的工作环境,恐惧和胆怯似乎是人本能,但急诊科没有一位队员退缩,你累了,我上!你倒下了,我上!穿上白衣便化作无所畏惧的勇士,毅然决然斗志昂然地继续战斗。
    从来不觉得自己是英雄,我们只是在尽己所能,诠释着一名急诊医务工作者在国家人民危难之时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在武汉,在急诊科,我们一直都在,我们肩负抢救危重、我们处理急症、我们接待慢性病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待到硝烟散尽,书写和平年代最壮烈的篇章,俯仰之间,无愧于天地,无愧我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这场严峻斗争中,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在倾国之力的支持下,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所有的急诊人——最后的胜利终将属于我们,待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所有的,包括曾经感染的战友都会好好的,我们齐聚一堂,举杯欢庆,再战急诊人生。

Copyright ©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