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抵抗疫情一线的义务人员均为武汉脑电图及神经电生理协会成员,疫情发生后,武汉市医务人员全线告急,许多非呼吸非感染科的医务人员都加入到了病人的抢救中,从事神经电生理的医务人员也都挺身而出......)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十二月就开始接诊疑似病毒性肺炎患者,自此我院就投入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之中。
发热门诊和急诊首先告急,每天都有很多发热患者涌来,在防护不够的情况下,急诊科医护连轴转,尽全力安抚患者,安排检查和治疗。医院抽调各科临床医师支援发热门诊,神经外科吴留洋和谢红志主治医师火速增援发热门诊。在金银潭医院成为定点医院后,他二人又随我院医疗队增援金银潭。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成为定点医院后,我院在本院情况已经非常危急的情况下,继续派出医疗队增援。
我院成为第三批定点医院后,举全院之力投入病房改造和病人收治工作,一共开设六个隔离病区收治病人,抽调所有临床科室的医护投入救治工作。神经外科把在院病人调整到一个病区,关闭一个病区,抽调五名医生和十几名护士支援隔离病区。神经内科和康复科也成建制投入战斗。我协会袁辉胜理事长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坚持每天查房,指导科室的防治工作,1月21号还给急诊外伤患者成功进行了开颅手术。
在整个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我们面临防护物资的极度匮乏,即使没有足够防护也坚持在一线战斗,有些同事昨天还是战友,今天就是病人了。我院耳鼻喉科退休主任梁武东同志感染后医治无效死亡,每个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都深感悲痛,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是他们没有退缩,依然再跟死神搏斗,争取能够救治更多的患者。
没有在一线的所有人,也是近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联系物资,搬运物资,保障一线的需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董红娟教授年前一直高强度的工作,不幸被感染,大年三十住进了人民医院的隔离病区,胸部CT有问题,鼻咽拭子强阳性,(22号周三开始有全身酸痛,先以为是这几天工作太累了,症状越来越重有咽部不适,低热,才警觉周五24号检查)。董教授的老妈妈今年94岁,老人很健康,尚未也很清晰,她得知武汉发生了疫情,每天都鼓励自己的女儿好好工作,坚守岗位,董教授也一直按照母亲的叮咛,在抗疫前线努力工作,直到病倒。老人现在在山东大儿子家,平时每天晚饭后都会视频聊天,全家人都隐瞒着不让老妈妈知道我感染病倒了,我就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帽子假装工作状态;董教授虽然病倒被隔离,但住院期间还关心着所负责病人的病情;病人十分感动,庆幸遇上这样的好医生,很多患者送来祝福,希望董教授早日康复!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的王恒敏主任,神经外科的韩书清主任,均是我协会理事。元月7日就抽调支援呼吸科,组建呼吸二病区开始收治该类患者。元月22日我院成为第一批定点医院,两位主任各负责一层楼的病区,战斗在一线。并肩与我们的同事及四川医疗队的同仁们努力奋战,不负医者使命。
武汉市武昌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陈小奇同志是两个孩子的爸爸,疫情来临时二宝还没满月,正月初一丈母娘又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家里困难重重,陈主任作为党员和神经内科党支部书记,毫不犹豫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前线。他总说,自己进隔离区多一点,其他同志就可以进去少一点,职业暴露风险就会小一点。长时间的劳累,身体不堪重负,陈小奇也顾不上休息片刻。每次查房都会安慰鼓励病人,缓解紧张情绪,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为坚决完成抗击新冠肺炎的使命,也为了避免家人感染的风险,陈主任已半个多月没回家。疫情爆发的危难时刻,陈小奇同志顾全大局,舍身忘我,突显出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王国波主任同样奋战在一线!
武汉市第五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武汉市第五医院血液科是收治危重病人的首个战场。当时由于疾病突至,人手不足,抗疫工作一度陷入紧张状态。神经内科支部书记曾伟同志在了解相关情况后,主动请缨,要求加入抗疫工作并一直战斗至今。而他的爱人,同为共产党员的张弦同志则在后续扩大的抗疫工作中默默奉献,最终不幸被病毒感染。即使在隔离治疗中,她也没有忘记她的病人,通过微信继续管理他们。像他们这样冲在抗疫最前线并病倒的我科党员同志还有将姜全红、王玲琦、黄叶等。
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词,让党旗飘扬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人民的忠诚卫士。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武汉协和医院
熊南翔教授感想:“这里有一群勇敢的同行,他们在与瘟疫战斗的时候选择义无反顾,投身在最危险的救治工作中。面对呼吸道传染疾病,医务人员被感染并不是小概率事件,然而,前面的同事病倒了,后面的同事立刻补上去,前仆后继,没人退缩。他们,大多是年轻的八零后九零后,在整个战线,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这些普通的医护人员,以忘我的牺牲精神,演绎着无数的让人泪目的瞬间。今天,正是这些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他人的行动,对于生命守护者的称呼,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