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由武汉市科协和武汉微生物学会主办,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承办的第二十一期青年科学家论坛“创新分析技术与病原微生物”在中国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隆重召开。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各个研究所的60余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武汉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陈新文所长致开幕辞。
本次论坛共安排了10个学术报告分别涉及了结构生物学,分子酶学与传感,核磁共振,纳米装备制造,感染免疫,和纳米生物医学等领域,报告者们的精彩讲演为与会者奉献了一场学术的盛宴。
10场学术报告简要介绍如下:
清华大学的娄志勇教授做的题为“understnading avirus from an atomic level”的报告,从晶体学到电子显微镜学的层面讲述了结构病毒学实验实际操作中经验教训总结和注意事项。为后期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和条件。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的李迪研究员做了“单分子荧光技术子酶催化领域应用”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应用单分子荧光技-全内反射显微镜技术应用到纳米马达和酶促分子马达的最新应用成果和实验进展。
武汉大学的钟波教授做了题为“Regulation of Innate Antiviral Responses”报告,介绍其回国以来在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调节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USP25和 INKIT这两个宿主蛋白调节宿主天然免疫的机制。
中科院水生所得葛锋研究员做了题为“蛋白基因组学的应用及其软件开发”的报告,介绍了应用结合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手段对基因组进行准确注释对蛋白翻译后修饰进行发现和预测的目的研究进展。
中科院电子所的陈健研究员做了题为“development of Microfluidics for cellular Analysis”的报告介绍应用为微流控芯片在细胞内检测技术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其将微流控芯片应用于细胞电化学特性检测的进展。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周溪研究员做了题为:“Antiviral RNA immunity- From Insects to Humans”的报告,介绍了其首次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证实RNA干扰的直接抗病毒作用,并揭示了EV71病毒利用其非结构蛋白抑制宿主的RNA干扰的抗病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科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郑安民研究员做了题为:“固体核磁共振研究限域孔道中的溶剂化效应”的报告,介绍了其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对分子筛限域孔道内的溶剂化效应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对拥挤环境下的细胞内分子的结构,动力学,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有很强的理论意义。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周蕊教授做了题为“非编码RNA在固有免疫调控中的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其在microRNA 调控NF-kB 以及lncRNA FIRRE通过与hnRNPU作用而调控炎症因子表达的研究。
武汉大学的陈宇教授做了题为“From the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coronavirus methyltransferaseto anti-viral drug development”的报告,介绍了其针对冠状病毒甲基转移酶MTAse特异性抑制多肽的抗病毒机制和应用研究的进展。
最后,由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崔宗强研究员做题为“病毒学与纳米科学交叉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其十多年来在病毒纳米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其重点介绍了其课题组在荧光纳米新技术与病毒示踪和功能性生物纳米器件方面的研究进展。
会议期间与会的青年科学家们对互相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一些科学家之间建立互信并就后期开展科研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结束后,与会者参观了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的分析测试中心和相关学科组。
本次论坛有力促进了病原微生物研究、传染病防控与新型分析技术等相关领域青年学者间的密切沟通与交流,将推动交叉领域科学家之间的广泛合作,促进病原微生物分析技术相关的多学科交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