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公告栏

关于印发《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6/3/22 17:40:10      来源:本站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各市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区科协,各高校科协,企业科协,机关各部室,各直属单位:  

    现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6年3月22日

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为进一步团结和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好科协组织作用,助力武汉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做出新贡献,根据《中国科协章程》、《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武汉市科协事业发展成就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十二五时期武汉市科协事业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科协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学术交流繁荣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技人才成长、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有效结合;以武汉科学年会为主线,实施学会能力提升计划,促进了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增强,促进了学科的繁荣和发展;以百万市民学科学为抓手,做大做强科普老品牌,全面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系列科普助推行动计划取得明显成效,武汉科技馆新馆全面投入运营,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完成了十二五期间预定目标;国家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基础工作扎实,决策咨询成果丰硕,思想库建设成效显著,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建家交友取得新进展,科技工作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密切联系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手段和平台进一步拓展,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社会形象更加鲜明;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科协基层组织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自身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形成科协事业的新格局。

    (二)十三五时期武汉市科协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武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经济总量万亿倍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也是多重国家战略在武汉叠加的黄金机遇期。中央高度重视科协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科协及我市科协事业发展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带来了鲜明的政策机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对科协事业发展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国家创新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对科协组织提出新的发展任务。走中国特色群团发展道路,对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提出新的时代要求。科技工作者的结构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对科协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加紧密联系科技工作者提出新的期待。

    十三五时期,全面把握市委、市政府对科协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必须清醒地认识科协组织面临的新挑战。科协组织在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担当的职能和作用发挥不够;科协组织工作机制和手段比较单一,在促进全市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的工作方式亟待创新;科协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关化行政化问题,与科技工作者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依然突出;科协组织体系尚不健全,基层组织总体薄弱,发挥的效力有限,覆盖面有待扩展。

    综合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市科协事业发展处于大有作为、快速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期,也面临艰巨任务,须充分体现全面推进和攻坚克难的鲜明特征,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十三五时期武汉市科协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武汉市科协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时代新旋律,在全市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中更加奋发有为,在实现全市全民科学素质稳步发展中更加奋发有为,在服务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方面更加奋发有为,在走中国特色群团发展道路上更加奋发有为。在继承中发展,在落实中提升,强基固本,改革创新,以信息化拓展事业发展新空间、以网络化提升组织系统合力、以治理现代化释放发展新活力,形成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武汉市科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作出积极贡献。

    2.工作原则

    “十三五时期武汉市科协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则是:

     ——强化政治性。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群团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与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高度统一,当好纽带桥梁,体现责任担当,确保科技群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坚持创新性。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科协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出发,从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出发,从科技工作者的现实需求出发,确立事业转型升级的努力方向,为推进武汉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力量。

     ——突出主体性。坚持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全面强化学会在科协事业改革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以提升组织力、执行力、凝聚力为核心,强化学会自身改革发展,增强学会的服务能力。

     ——推进协同性。健全组织网络,打造事业平台,推进科协系统资源互联互通,紧密协作。充分发挥各类平台的作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促进武汉市区域内外创新资源结合。

    3.总体目标

    十三五时期武汉市科协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围绕科学发展,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务求工作实效,努力推动科协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力争学术交流工作达到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的方式不断创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水平显著提高,自身能力切实加强,把科协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凝聚力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集聚更广泛创新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工作机制,有力支撑武汉发展动力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

    ——继续做大做强科学年会品牌,繁荣学术交流,突出成果运用,力争学术交流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显著提高,学术交流的实效和质量显著提高,学术交流发展格局逐渐完善。 

    ——创新管理,加强学会能力建设,拓展创新和服务职能,推动学会服务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使学会逐步成为提供科技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协同力量,科技政策制定的决策咨询机构,重点项目评价的主要第三方,科学技术教育普及与传播的主渠道,科普创作的生力军。

    ——我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水平稳步提升,到2020年达到16.5%。科普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科普原创作品积极涌现,科普信息化建设有力推进,科普事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畅通与科技工作者的沟通渠道,宣传、举荐、表彰、奖励一批优秀典型科技人物和工作在一线的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创新团队和科普工作者;积极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好务。在服务科技人才上重视创新型人才的队伍建设,激发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的涌现。

    ——扎实推进科技智库建设,统筹科协系统资源,建设武汉亟需、制度创新、引领发展,具有武汉科协特色的高端智库工作体系。构建智库专家网络,打造科协智库精品。加强科技智库发展基础性工作。聚焦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积极建言献策,服务领导决策,引领社会思潮,提升咨政建言能力,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

    ——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提升各类组织的运行机制和效率。区科协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基层科协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科协及所属事业单位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科协组织的凝聚力、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二、十三五时期武汉市科协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进军主战场,支撑发展动力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

    1.助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大力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积极服务《武汉制造2025行动纲要》要求,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一重要资源,努力创建20 家企事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促进院士带动产业技术创新,培育科技创新团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的重要平台。

    组织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开展武汉产业及企业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围绕企事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院士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开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培养企业创新人才,有效发挥高端人才在企业重大项目研发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积极探索企业与学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与企业之间协同创新机制,实施企会协作创新计划,组建20 企会协作创新联盟,探索建立健全企业和各级学会协作创新的长效机制,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深入开展讲、比活动。不断扩大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积极做好讲、比,奋力实现中国梦宣讲活动,通过基层宣讲,把实现企业梦、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实现个人理想、人生价值同企业发展、国家振兴紧密结合起来。

    2.开拓海外人才服务武汉发展新途径。提升海智计划水平,依托海智计划武汉工作基地平台,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同海外科技团体及科技工作者建立密切、畅通和便捷的联系,建立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海外科技成果参与武汉的经济活动。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入武汉城市合伙人计划,来武汉创新创业,开启创业之门,铺就创业之路。

    3.大力开展公益性科技服务活动

    围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企业创新方法培训和创新方法推广示范活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的挖掘、总结和推广工作,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培养创新工程师,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继续推进清洁生产工作。引导院士专家为50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提供技术咨询、信息交流和专业技木指导服务。组织编撰《武汉市清洁生产白皮书》,为政府推进清洁生产决策提供相关信息和科学依据。

    积极推广企业科协科技信息服务-推广应用平台建设。组织各级科协广泛开展最新专利技术推广、专利工程师培训、专利技术检索指导、创新技术应用等科技创新活动。

    打造具有鲜明科协特色的科技司法鉴定工作。坚持科协系统司法鉴定工作立足公益,服务社会的原则,为科技咨询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拓展新方向,不断增强科技咨询整体实力,发挥良好的附加效应。

    (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1.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优化学术会议结构,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学术交流平台。以科学年会为重点,坚持举办大型综合性学术活动15次,继续开展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30次、青年科学家论坛30次等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标志性学术活动,扩大科协及所属学会的社会影响。主动聚焦前沿目标,适当提高小型前沿高水平专题交流活动的比重,追踪学术热点,预判前沿方向,活跃学术氛围。

    2.加强国际性学术交流。发挥民间国际科技交流的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武汉科技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服务武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国外、港澳台地区互访交流,加强与国外、港澳台地区科技团体的联系,支持学会在汉举办或承办的国际学术活动,扩大我市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推动建立更紧密的经济、科技、文化联系,促进我市科技经济发展。

    3.突出学术交流成果提炼和运用。建立健全学术交流项目绩效管理和评价机制,研究制定学术交流成果奖励办法,引导、支持学会以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为基础,对重要学术会议及专题论坛等活动的学术成果进行提炼,转化为学科建设报告、决策咨询建议、专项论证报告等成果,强化学术交流活动在服务自主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等方面的作用。

    (三)推进学会创新发展,提升学会服务能力

    1.创新管理,推进学会机制改革和活力增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引导、支持学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在政社分开,民主治理,依法自治等方面改革创新,依法依章程治会。推进学会无挂靠、无业务主管单位试点,进一步减轻学会束缚,激发学会活力。严格坚持学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对学会的领导,不断优化学会领导层的专业代表性和年龄结构。严格执行学会关键岗位履职要求,确保理事长、秘书长尽职尽责。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会的资金与财务管理,合理收取会费,合理筹措和使用社会资金。

    2.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配合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稳妥有序推进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引导学会正确认识学会拥有的组织网络、人力集聚、品牌活动等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学会经营理念和市场竞争意识,明确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性质和市场特点,积极参与政府公共服务采购市场的竞争,以科技评估、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技术标准研制、国家科技奖励推荐等适宜学会承接的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职能转接为重点,推动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3.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加强优秀科技社团综合能力建设。坚持自我发展和政府支持相结合,强化学会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组织资源和社团文化建设,着力提升学会服务创新、服务社会与政府、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自身发展的能力,打造25家社会信誉好、发展能力强、学术水平高、服务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力强的示范学会,引导和带动多数学会创新体制机制,提升能力,拓展功能。

    4.加强党建,促进学会廉洁自律和道德建设。紧扣学会特点,以抓组建、促规范为重点,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学会中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推动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引导作用,促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四)打造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升级版,推动公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1.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计划,努力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认真履行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围绕市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目标,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大联合大协作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2.继续贯彻实施基层服务行动计划武汉市科普助推行动计划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发挥社区科普大学、流动科技馆的作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科技咨询、科技培训、院士专家进社区、进企业等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宣传活动,促进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3.创新科普活动,丰富百万市民学科学品牌内涵

    实施品牌科普活动计划。结合年度主题,调动全市力量,举办好全国科普日等品牌主题科普活动。按照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武汉特点、适应市民需求的思路,策划科学讲坛科普展演等活动,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活动实效。

    实施专题性科普活动计划。结合国际性活动日、纪念日和传统节日主题,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的需求、科学重大发现及社会突发事件等,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世界水日、气象日、食品药品宣传月等有意义、有影响、有特色的专题性、区域性科普活动。

    实施国际性科普交流平台建设计划。支持我市青少年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科技赛事,在竞技切磋中增进交流。坚持办好科普国际夏令营,加强中外科技文化的互访交流。以科技馆新馆为重要基地,适时引进国际科普展览、科普论坛等优秀科普活动资源,逐步构建科普国际交流平台。

    4.探索科普信息化,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计划。依托移动终端、微博、手机报等现代新兴传媒载体,推进互联网+科普行动计划,着力科普信息内容和传播渠道建设,着力科普信息资源的传播应用。推动电视台、报刊、电台、网站等大众传媒增加科学素质的专题、专版、专栏,固定化、常态化、精品化地开展宣传活动。以武汉科技馆、武汉科技报责任公司等为主体,积极参与全国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建设,建设数字科技馆,集成国内外科普信息资源,优化武汉市数字化科普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

    实施科普设施资源功能提升计划。进一步规范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与管理。充分发挥科技场馆科普主阵地作用,以武汉科技馆为龙头,促进科技场馆与教育、文化、旅游等的结合,定期组织开展开放日活动,完善武汉市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联动机制。完成武汉科技馆老馆的功能定位和内容改造工程,使新、老馆在展示内容和形式上形成差异化发展。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和示范体系建设,逐步实现社区站、校、网全覆盖。

    实施科普作品创作计划。着力推动科技成果的科普化,积极扶持科普专业创作机构发展,加快科普公共产品开发,增加科普公共产品供给,丰富科普内容资源。争取财政支持,设立科普原创作品出版资助专项,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支持科普展品和教具的设计制作与研究开发,推出一批科普影视作品和动漫作品。

    (五)建家交友,更加紧密联系科技工作者

    1.完善联系及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机制。改进和完善与科技工作者联系的方式方法,建立适合新常态的科技工作者联系模式。重点加强与科协常委、委员的联系,建立健全委员联系制度;探索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展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增强科协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努力打造科技工作者之家。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人文关怀。继续开展科技工作者疗休养活动,为科技工作者开展交流提供宽松平台,为科技工作者调整身心创造条件。

    坚持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工作。认真做好维权服务,为科技工作者得到便捷、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创造条件;继续与相关律师事务所开展合作,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2.继续做好人才评选表彰举荐工作及建言献策活动。探索新形式下人才工作的新模式,发挥科协表彰、举荐人才优势,为科技工作者营造创先争优的公平环境;继续开展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表彰评选工作,积极向中国科协、省科协及市直其他单位举荐人才,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发挥作用的渠道和平台,为优秀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3.构建科协特色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实施科普人才培育发展计划。建立和发展农村、社区、企业实用科普人才队伍,建立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提高科普服务能力。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扩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以院士专家为骨干,各类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提升科技教育、科普活动的能力。 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和科普志愿者信息网络平台。以高层次科普人才在汉试点为契机,推动在市属大学开设科普专业或培训班。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普研究团队开展科普理论研究和交流。加大中青年科普研究人才培养力度,造就一批科普研究领军人才。

    实施武汉市青年科技朝阳计划。继续设立专项基金,培育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鼓励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建立发展一支武汉科技与经济的高层次后备人才队伍。同时,要加强跟踪培养,注重交流成果的应用情况,积极引导研发原创性技术成果,并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4.加强科技宣传。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以弘扬科学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加强科技人物宣传。

    依托各大媒体积极宣传在武汉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做出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突出对基层、一线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宣传,促进公众对科技事件和科技人物的了解,树立我市科技界的良好社会形象,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尚。深化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支持科协所属媒体的改革和发展。

    实施《江城院士风采》声像拍摄工程。力争每年完成10位在汉院士专题片的拍摄工作,加大对采集成果的深度开发利用,坚持资料采集、加工整理与宣传展示并重,扩大工程的社会影响力。

    (六)探索新型智库发展模式,推进科技创新智库建设

    1.开展科技创新智库体系建设。按照小中心、大外围的推进模式,遵循智库建设和运行规律,充分整合社会各类智库资源,发挥好在重大选题、组织策划、咨询形式、专家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核心引领作用,提升在决策咨询理论、方法、数据和平台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2.完善智库专家网络。发挥学会的枢纽作用,跨领域集成学会专家资源,建立健全学术交流成果提炼转化机制,发挥学会作为高端人才蓄水池的功能,稳定联系200位决策咨询专家,形成开放、竞争、流动的人才机制。加强智库领军人才培养,形成20有远见、懂管理、肯实干、出成果的智库领导者团队。

    3.推进调查站点网络建设。以在汉高校、各类企业、地方组织为重点,扩大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数量,优化站点布局,努力构建一个科学分布、结构合理的网络系统。加强站点制度建设,强化培训和绩效考核,提升站点效能。

    4.持续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以科技工作者调查站点为基础,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在就业方式、业务方向、生活状况、流动趋势、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新变化新问题,准确把握我市科技界的新动向新趋势,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呼声。深入研究人才培养、使用等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和战略、政策问题,为党的科技人才工作战略决策提供支撑。

    5.加强决策咨询成果的运用。充分发挥武汉院士中心的作用,强化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围绕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为制定科技战略、规划提供依据。围绕区域发展布局、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咨询论证提供专业建议。

    6.加强科协工作理论研究。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工作实践为支撑,全面系统地对科协组织的历史、形态、价值、机制、文化等进行研究探讨,根据党对群团组织的要求,找出问题,提出对策,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7.完善人民团体协商机制。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精神,积极参政议政。围绕科技界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通过协商会议、委员提案、调研报告等形式即使反映科技工作者呼声,把握热点难点。

    (七)加强科协组织建设

    1.深入推进科协组织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自我革新,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着力解决科协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科协组织的活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以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为切入点,坚持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

    2.加强高校科协工作。明确高校科协的组织设置、功能定位和活动方式。以服务科技创新和服务科技工作者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激发高校科协组织活力,全面提升高校科协组织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3.加强企事业科协组织建设。在继续巩固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科协示范带动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立科协组织或科协联络工作站100家,不断扩大企业科协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4.健全区、乡镇、街道科协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科协团体发展规律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扩大科协组织的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对区科协的指导和培训的同时,既要推进科协组织领导体制向乡镇、街道以及社区延伸,还要推进科协基层组织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努力把区、乡镇、街道科协组织建设成为组织健全、服务到位、科普活跃、作用明显、群众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

    健全完善党委领导的体制机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科协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意识形态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建促群建,以党建工作水平提升促各项工作进步,为科协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民主办会制度,进一步加强科协全委会、常委会的决策职能,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明确规划重点,充分发挥市科协系统的组织特色,上下联合联动,分级负责实施。落实规章制度,积极推进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把提升科协干部能力、改进工作作风作为首要任务,加大干部培养力度,以实干论实绩,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把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安排到重要岗位,使干部队伍成长与科协事业发展相结合。加强干部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有关规定,积极从基层遴选优秀干部到科协机关工作,继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三)强化经费投入保障

    积极争取政府经费支持,多方筹措社会资金,促进科协事业发展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创新学术、科普投资新途径,鼓励社会机构、个人资金支持科普事业,探索社会资金投入渠道。

    围绕重点任务,强化预算管理,发挥绩效评价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经费支持力度,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科协项目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提高项目管理透明度。

    (四)完善考核监督

    统筹协调长期发展与阶段发展的关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确定实施进度。加强规划实施节点的绩效评估,建立完善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Copyright ©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