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科协

科技工作者

危难之处显身手——记武汉长利玻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易乔木

发布日期:2008/12/26 14:48:49      来源:      作者:易乔木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易乔木,男,汉族,1962年3月生,湖北公安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2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玻璃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83年至今在武汉长利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原武汉市玻璃厂)工作,历任技术科副科长、科长、厂长助理、技术副厂长、厂长兼总工程师。1996年评为高级工程师。现任武汉长利玻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兼任武汉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玻璃制造工艺及设备的研发工作,首次提出了国内八机无槽工艺,发明了“一窑两制”玻璃生产工艺,探索了用现代工艺改造传统工艺的模式。1995—2005年,先后主持完成了八机无槽加压延技改项目、八机无槽改350T浮法技改项目、650T浮法生产线等技术改造10余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1项。
    曾被评为全国建材行业技术能手、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武汉市劳动模范,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武汉市“五四”青年奖章, 享受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
 
                                 
 危难之处显身手
                                        ——记武汉长利玻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易乔木
 
    在一般人眼里,易乔木再普通不过了:一身蓝色的工装,一双沾满灰土的皮鞋,你很难想象他是一个企业老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外表普通的人,十年来,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凭着那么一股拼劲和闯劲,组织技改十余项,使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受命危难之际
    1989年,武汉市玻璃厂引进的美国PPG技术完全失败了,全年生产产量仅有设计产量的5%。当年企业被迫停产,国家巨额投资打了水漂。危难之际,易乔木受命负责对引进技术失败进行总结。强烈的事业心和不服输的性格使他毅然钻进资料室,翻阅中外玻璃生产方面的技术资料,寻 找生产工艺中的毛病,并酝酿对“洋设备”的改造方案。其间,他多次专题报告上级部门,都因当时体制不顺,未能实施。但他不懈的探索,为日后的技改成功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994年,易乔木被上级任命为厂长兼总工程师,全面负责“洋设备”技术改造工作,经过一年的辛勤努力,“六机无槽改八机无槽”项目成功 ,企业恢复生产。当时他年仅32岁。
                                    
勇走创新之路
    初次技改的成功让全厂职工欢欣鼓舞。然而,易乔木头脑很冷静,他思考着企业更大的发展。“我们这次改造成功,只是重新拾回了饭碗,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仍然随时有淘汰的危险!”这是易乔木在技改成功那一年的职工大会上与职工的共勉。可是要在企业马上进行大的现代技术改造绝非易事。
企业起步晚,底子薄,资金短缺,只能结合实际进行创新。为提高竞争力,他先后进行过窑炉保温工程、新产品乳画玻璃开发等技术创新;为了降低成本,他大胆改变原料配方,增加碎玻璃比例,自行设计碎玻璃清洗系统等多项小的技改项目,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当时工艺落后的现状。
    1998年,易乔木有机会到日本参观,凭着专业的敏感,他发现日本居民建筑很多地方用压花玻璃,这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回国后,他一方面即刻组织销售人员对压花玻璃市场进行调查,另一方面着手进行压花玻璃的技术研究。如果新建一条压花玻璃生产线至少需要2000万元,对于企业当时无疑是非常困难的。能否在已运行的生产线熔窑上开个口,嫁接压花成型设备,搞“一窑两制”呢?
    这样投资估算所需资金只需要新建同样规模的1/8,虽然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技术上能否行得通,易乔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他结合生产对玻璃原料的调配和对玻璃熔窑温度等参数的调整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走访了国内所有压花玻璃厂家,获取了两个品种玻璃在生产 中对原料配比、温度等在工艺指标方面的临界参数,掌握了一座玻璃熔窑同时使用两种工艺的玻璃成型设备的理论依据和技术。经过一年的准备,改造一举成功,自此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十多年来,就是凭着这么一股拼劲、韧劲,在基本自筹资金的条件下,易乔木又先后组织领导“650T浮法生产线项目”等技术改造10余项,其 中多个项目分别获得省、市技术进步奖、国家专利,使企业生产技术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品产量由10年前的114万重 箱发展到2005年的700万重箱,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广泛应用于高档建筑、汽车、制镜等深加工领域。产品结构也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以高档浮法为主导及钢化、中空、夹层等数十个品种的格局。2004年,企业上缴税金1300万元。职工收入明显提高,生活福利待遇明显改善 。
                                   
 常修聚人之德
    企业的发展凝聚了易乔木的汗水和才智,更有赖于他的高尚品德。十多年来,他几乎牺牲了所有的双休、节假日,一心扑在公司,没有时间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2005年春节,公司浮法二线点火投产,他又不能回老家同已患重病的父亲团圆了,只好托付自己的哥哥照顾,自己吃住在 办公室和生产现场。企业中层干部、技术人员在他的感召下,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全部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一次为满足儿子的愿望,易乔木利用下班的时间,就近陪儿子到建设中的三桥工地参观。可他却乘机学习研究白沙洲大桥建设中的创新设计。 之后在350T浮法生产线改造项目中,他借鉴三桥的经验,提出对旧厂房接口处的局部改造实施18米、30米钢梁托架支撑方案。这个方案大大缩 短了工期,节省了资金,被国内权威设计院作为经验推广。
    易乔木对家人对自己非常粗心,可是对工作非常精细。企业许多中层管理干部、技术干部经常会在家里接到他的电话,就生产技术中的一张图纸的设计、一个尺寸的大小进行探讨。
    2005年元月,企业着手准备点火投产650T浮法项目,一位负责点火烤窑的主管,把从国内一家工艺相类似的企业借鉴过来的方案、图表打印好送他审阅。由于这位主管的粗心,没有在意这家企业的生产线是东西朝向,看火孔是分南北两方位的,与公司生产线南北朝向布置不同,看火孔方位也不一样,而照抄不误全部拿来。他除了对方案有修改外,在准备付印的烤窑温度记录表上,轻轻把“南”、“北”划去,改成“东”、“西”。一张固定的表格,简单的两个字,可见他工作的细致。
    长期的技术工作培养了他严谨的作风,也养成了他在管理中讲原则、讲正气的品格。在企业项目建设时,一些施工单位、设备厂家为了承担一 部分工程,托领导、熟人写条子,打电话给他,希望得到照顾。他一概拒绝,并对办公室秘书交待:凡是为项目来的不要直接找他,不管是谁 批的条,都按正规程序竞标。他坚持原则、一身正气的形象,得到业内人士和全体员工的信服和尊重。

Copyright ©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赵家条144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2213号    ICP备案号: 鄂ICP备19013409号

邮编:430010 电话:(027)65692271 传真:(027)65692036 网站编辑部:(027)8284227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