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让承诺变成现实(图)
2001年7月13日,北京曾向世界承诺,要办奥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在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前夕,记者特地奔赴北京,对正在紧张忙碌的奥运场馆建设现场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工程进度有序 水立方四季度竣工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赛事的要求,北京共需要建设31个比赛场馆、45个训练场、5个相关设施以及场馆周边62条道路和4座桥梁。上月底,2008办公室向外界介绍了2008工程建设总体进展和相关情况,“今年是奥运工程建设的决战之年,2008工程建设紧紧围绕安全、质量、工期、功能、成本五个统一的要求,整个工程建设总体上进展顺利,根据总体计划安排,除国家体育场外,其余比赛场馆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完工。”
整个奥运工程的建设一直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进行,在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各个奥运工程的承建单位都用“大干100天,确保奥运测试赛按时进行”之类的口号来激励自己,为北京奥运争分夺秒。随着北京射击馆、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正式交付使用,一座座北京奥运会场馆也陆续竣工,老山地车场、五棵松棒球场、沙滩排球场、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而尚未竣工的场馆进展速度也突飞猛进,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将于四季度竣工。
鸟巢(国家体育场)内场效果图
体现三大理念 处处注重节能环保
奥运场馆从设计到施工都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采用太阳能生产生活热水就是一大特色。比如在奥运村的建设中,它的用途是巨大的。
奥运村(又叫国奥村)将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全面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太阳能光热系统提供热水给运动员洗浴。此外,奥运村内的路灯照明用电也将由太阳能产生。目前奥运村准备安装一种大型的太阳能集热板,这些集热板将分别安装在奥运村四个区的18个楼顶上,满足奥运会时运动员的生活用水,整套系统使用寿命为20年,将节约18324万千瓦时电,节省电费9156万元。
除了使用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外,包括奥运村等在内的奥运场馆另一个有代表性的环保举措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等均采用了再生水、中水处理和雨水收集再利用技术,无论是夏天的雨水,还是冬天的雪水,都可以通过新技术储存起来,大大节约了用水。
内外兼收 科技发威
实现“绿色奥运”,实力强劲的科学技术是基础。“鸟巢”(国家体育场)和“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两个奥运工程项目。据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顾问万嗣铨介绍,“鸟巢”和“水立方”的设计理念虽然都来自于外国设计单位的方案,但在结构计算、施工工艺、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都完全是中国人自主制定完成的,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在自主创新的同时,奥运设计者们也不忘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为北京奥运服务,如“鸟巢”即将铺设约9.1万平方米的ETFE膜和PTFE膜。来自德国的瓦格纳是负责膜结构安装的外籍专家。有趣的是,这位专家的安全帽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因为上面写着安联球场。
众所周知,著名的安联球场德甲豪门是拜仁和慕尼黑1860的主场,2006年世界杯期间,记者有幸参观了这座享誉世界的球场。它的外墙体由2800多个菱形膜结构构成。夜间在明亮的灯光下,每个膜结构都可以闪耀成红蓝白三色,这可以让全世界的观众记住拜仁、慕尼黑1860以及德国国家队的颜色。等鸟巢竣工的时候,国人就不用远赴国外,而是在北京就能看到“ETFE膜和PTFE膜”的神奇魔力了。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