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厚任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
从事太空科技工作五十年。包括我国首批箭载、星载太空探测仪的设计研制、卫星轨道计算;曾参加我国第一、第二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和卫星系列规划制订,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1980-90年代受聘为国家科委空间专家组专家, 开展了中美、中德、中葡太空科学与应用的合作交流。退休前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副主任兼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在国内、外会议及刊物上发表了83篇论文、报告及专著、译著;科普文章18篇。所参加和负责的工作曾获七项国家和中科院科技成果奖等奖项。现为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和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
太空人的衣食住行
讲述从尤里·加加林到我国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工作环境及相关趣事,特别是其中所涵盖的科学概念。
太空的特殊环境条件,既给人的太空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但同时却也增添了不少特有的乐趣。当然也为人类提供了探索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无限新天地。太空失重条件下的许多现象和规律,其基本原理在中学的教课书中已经涉及;尖端科技并非神秘、远不可及,也并非只是枯燥乏味;从中也许会增长学生课堂学习时额外的兴趣和信心。
严陆光
1935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局局长,宁波大学校长。现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宁波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与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
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学院,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长期从事近代科学所需的特种电工设备的研制和电工新技术的研究发展工作,主要领域包括:强脉冲电源、核聚变电工、超导电工、磁流体发电与船舶推进、可再生能源、高速磁浮列车等。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19项经鉴定的科技成果,10项国家与部委科技进步奖。
陈贺能
高级工程师,曾在中科院物理所、科学仪器厂做研究工作,并作为访问学者,到荷兰专门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里的运动规律,计算并预测它们的空间运动轨迹,提出过一种新型的离子质量分析器,并与荷兰的学者一起设计过一个专门测定高空中大气污染情况的仪器,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开发局工作,后被派往香港工作十多年,参与了激光技术应用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科学技术能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世界上存在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光、耳朵听不到的声音、触摸不到的“场”、“波”,它们是什么?有什么用?注重向学生介绍这些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启发他们的想像力,开动脑筋,激发潜能。